2022年第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公元6世纪前地中海周边地区扁壶发展脉络——兼论北朝胡风扁壶来源
    常樱
    2022, 4(3):1-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1
    [摘要](197) [HTML](0) [PDF 11.48 M](687)
    摘要:
    最早的扁壶起源于地中海地区,从埃及的“新年瓶”到科普特人的“朝圣者瓶”,其间有着较为清晰的继承与发展序列,且两类扁壶都随着殖民、贸易或朝圣等活动辐射到地中海东部地区。公元6世纪,伴随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往,朝圣者瓶极有可能传播到了中原地区。中原工匠选取当时流行的胡人乐舞为主题,结合中国传统扁壶与佛教造像的装饰细节,创新出了用于陪葬的精美胡风扁壶。
    2  江南常熟花边雕绣手工艺的百年历史与变迁
    赵澄,李轶南,陆皓东
    2022, 4(3):10-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2
    [摘要](783) [HTML](0) [PDF 11.23 M](725)
    摘要: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工艺美术品,也是我国著名的出口手工艺品,2007年常熟花边雕绣技艺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熟花边在传统江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欧洲的抽纱工艺,形成了清新淡雅的雕绣艺术风格。它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了初创期、成熟期、繁荣期、衰退期,20世纪70—80年代是常熟花边的辉煌时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传统手工艺受到极大影响,常熟花边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日渐衰落。依据翔实史料文献,通过实地田野调查法,运用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叙述常熟花边雕绣手工艺发展的历史渊源,剖析其百年盛衰的历史成因,阐释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它所承载的多元文化特征。常熟花边源于西方传教士在江南的宗教传播,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女工工场是江南花边手工艺的摇篮,也是中国女性职业教育的启蒙地。随着社会经济价值规律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必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思考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挖掘常熟花边产品在当代的多元价值,使现代化的花边工艺带给大众全新的审美体验与经济价值,实现社会转型下当代工艺美术品的创新与转化。
    3  基于“物我关系”嬗变思想下的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民居创新设计研究
    张引
    2022, 4(3):19-2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3
    [摘要](231) [HTML](0) [PDF 9.38 M](671)
    摘要: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民居是海南本土少数民族黎族赖以生存的场所,至今仍保留有原生性较强的早期黎族生活印记。从“物我关系”演进的角度阐释这一文脉的传承源流,并尝试以黎族聚落民居建筑创新设计的角度继承黎族同胞在民居文化中所体现出的“集体无意识”,以人与外在环境“共生”的关系探讨具有本土适应性的当下民居设计,在规避黎族乡村人居建筑无序改造和建造阶段主体意识缺失的同时,着力保留黎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效提升黎族在当代的文化认同感。
    4  基于STEAM理念的传统手工艺教学模式再设计研究——以小郁竹器为例
    邓兰婷,张朵朵
    2022, 4(3):25-3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4
    [摘要](286) [HTML](0) [PDF 16.02 M](643)
    摘要:
    为面向手工艺知识更新转化与21世纪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探索文化普及型手工艺教学适应现代语境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模式。STEAM教育作为近年兴起的跨学科前沿教学模式,可以为K-12阶段的文化普及性传统手工艺教学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并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以湖南省益阳市的国家级非遗小郁竹器为具体研究对象,尝试论证经验性的手工艺隐性知识转化为STEAM知识的具体路径,最终设计生成STEAM框架下的手工艺教学流程和模式。研究重点探索普及型手工艺教学与现代教学体系融合的可行性,为手工艺技艺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和创新性教学提供新概念设计思路。
    5  白马藏族与嘉绒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特色比较
    黄小格,韩超
    2022, 4(3):33-38, 7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5
    [摘要](630) [HTML](0) [PDF 9.17 M](779)
    摘要:
    川西北的白马藏族和嘉绒藏族都属于藏族的分支,地处“藏羌彝走廊”的关键节点,文化成分多元,表现出杂糅、多元、交融的文化面貌。虽然白马藏族和嘉绒藏族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距离,但二者的服饰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尤其是在女性传统服饰设计表现上更为明显。主要对川西北的白马藏族和嘉绒藏族女性传统服饰进行了比较分析,因二者基于地缘关系所形成的自身文化特质和接受“他文化”影响的来源和程度的差异,呈现出各自族群特色的服饰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6  基于文化特色的乡村设计策略与实践
    赵培岩,余继宏
    2022, 4(3):39-4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6
    [摘要](730) [HTML](0) [PDF 31.47 M](567)
    摘要:
    从文化资源的角度探索设计学科,推进乡村建设的方法策略与设计模型,并依此指导设计实践。通过经典案例分析总结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原则,整理相关研究,归纳乡村设计的一般路径,引入社会创新理念,进一步推导基于文化特色的乡村设计模型,并展开基于该原则和模型的乡村设计实践。立足于乡村文化资源的乡村设计原则包含主体性、特征性、系统性、可持续性4个方面,提出“洞察、分析、凝练、规划、应用”的实践途径,并根据该原则和路径指导具体的设计实践。从文化角度介入乡村建设的设计模型更有助于乡村的全面发展,能够为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提供途径和手段。
    7  西溪南村落水系营建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郑志元,白宗岳,康婧妍
    2022, 4(3):48-5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7
    [摘要](806) [HTML](0) [PDF 33.40 M](667)
    摘要:
    西溪南村作为徽州传统村落之一,其水系设施保存较为完备,极具特色,至今仍存留着利水功能和理水智慧。文中以徽州传统村落西溪南村水系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水系营建特色,为新时代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议和有益参考。通过解读西溪南村落以水系设施为主体所构成的村水空间,梳理水系入村、环村、出村的运行特征,发掘和归纳村落水系营建存在的智慧理念。西溪南村因地制宜的水系营建,使其成为徽州传统村落较为成功的利水、理水案例,其在建设理念、功能定位、利民价值和生态净化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对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8  疫情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径与对策
    陈泓,李萌萌,刘楠
    2022, 4(3):56-6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8
    [摘要](689) [HTML](0) [PDF 7.95 M](743)
    摘要:
    在疫情背景下,以农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的提升与优化对策,以达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得到贯彻落实,但在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通过对国外治理经验与疫情对治理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和主体缺失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提出优化策略与治理路径。以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策略相结合为基准,科学有效地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扎实稳步构建农村居民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推动我国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9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成乔明
    2022, 4(3):62-67, 8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09
    [摘要](288) [HTML](0) [PDF 8.51 M](1927)
    摘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等各种通信设备已成为生活日用品,这导致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设计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电脑、手机等各种通信设备阅读方式的考察、比较与体验,可以发现依赖电子屏的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三维场景、可演变性、声音与图像结合、单向传递信息向双向互动交流的多元状态,这种转变使视觉传达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碎片化、情境化、交互性、艺科融合性、沉浸体验式的发展方向。
    10  邮轮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金银
    2022, 4(3):68-7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10
    [摘要](239) [HTML](0) [PDF 13.45 M](685)
    摘要:
    探讨邮轮设计中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促进我国邮轮设计能力提升,为其他类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将邮轮设计中各类设计成果进行分类,分别对外观造型、外部装饰、空间设计与装饰、船上产品、导识系统、个人信息终端等6类设计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综合考虑设计成果自身特点、设计价值的最大化、设计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相应法律规定等因素,提出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策略。结合设计实践,提出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路径、管理策略和工作流程,可在设计师实施设计项目或设计企业进行设计管理中得到应用。
    11  面向巴渝传统建筑文化的严肃游戏开发研究及 设计实践
    李洋,王正鹏
    2022, 4(3):76-8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11
    [摘要](310) [HTML](0) [PDF 8.44 M](911)
    摘要:
    通过对巴渝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严肃游戏开发及设计实践,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目前巴渝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严肃游戏对传承巴渝传统建筑文化的适用性、有效性与独特优势,提出巴渝传统建筑严肃游戏的开发策略、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基于严肃游戏理念设计桌面棋牌类游戏“渝筑”,完成游戏定位、游戏规则、游戏逻辑设计及相应的视觉设计,为巴渝传统建筑文化的活化创新应用提供新思路。
    12  20世纪早期躺椅的设计演变及历史编纂学分析
    张舒也
    2022, 4(3):82-8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12
    [摘要](669) [HTML](0) [PDF 11.40 M](859)
    摘要:
    探讨20世纪初期在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发生的从理疗躺椅到现代躺椅的设计演变,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史学家们对相关概念的认识转变。通过历史编纂学的研究方法从3个角度进行梳理和论证。首先从文化维度分析人们对斜躺姿势和“舒适”概念的认识转变,其次从生理科学维度看人体工程学角度下椅子与人体的关系,最后从社会维度针对现代躺椅作为现代主义标签这一现象在物质文化研究方法论层面进行反思。从文化史、科技史角度将各时期史学家对斜躺姿势、“舒适”概念与人椅关系的观点发展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避开传统的现代设计史研究视角,对躺椅的设计演变进行更为多元的探讨和理解。
    13  转型与更新: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的 发展探析
    姜斌
    2022, 4(3):90-92.
    [摘要](40) [HTML](0) [PDF 2.96 M](709)
    摘要:
    14  设计演化阶段划分的新标准
    张娇,王健
    2022, 4(3):93-9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3.014
    [摘要](354) [HTML](0) [PDF 6.69 M](657)
    摘要:
    以技术为新标准对设计演化进行阶段划分。以基于嵌入理论的技术与设计的嵌入式浅尝、嵌入式吸纳、嵌入式控制关系为设计演化阶段划分的逻辑基础,把技术对设计的嵌入程度作为设计演化阶段划分的具体标准。将设计演化分为3个阶段,技术对设计浅度嵌入的生存技术设计萌生,技术对设计深度嵌入的经验技术设计形成,技术对设计过度嵌入的科学技术设计发展,并阐述各演化阶段的技术特性与设计样态。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