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篝火、都市与云端的三重隐喻——设计的空间介入史
    陈确
    2022, 4(6):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1
    [摘要](113) [HTML](0) [PDF 8.76 M](477)
    摘要:
    相比于艺术介入,设计本身就具有改造现实和福祉普惠的价值底色,何来“介入”一说?但设计进入空间却是一部惊异和奇崛的旅程:伴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演进,设计介入自然空间就是介入社会空间,这涵盖了所有的造物实践、商业模式和物理空间征服;设计要敢于介入精神空间,创造政治、观念、知识、逻辑、哲学、精神法则、价值观、抽象性规则、语义符号和认知概念,这是设计的终极使命;在去中心化的数字空间,设计表达蕴涵了极大的张力,具备反拨和改造社会空间的潜力。然而,基于自然、社会与精神空间的“三元一体”属性,设计的空间介入不是孤立介入,呈现多维而总体的态势。设计始终在寻觅空间,以一种确定性的能量塑形空间、治愈空间,并创造意义联结;空间的生产又丰富了设计的意涵、鼓励了设计的触角,启发了未来的设计创新实践。
    2  基于设计奖项获奖案例的设计知识建模研究
    朱吉虹,冯珮雯,张艺馨
    2022, 4(6):9-16, 6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2
    [摘要](31) [HTML](0) [PDF 14.22 M](500)
    摘要:
    为实现设计奖项获奖案例中的优秀设计知识的有效重用,对获奖案例中的设计知识类别和表示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设计奖项获奖案例中的设计知识内涵;引入本体概念,根据本体的四元组模型构建获奖案例中设计知识的本体结构。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中智慧城市服务平台类获奖案例为例,通过语言逻辑学、语义研究等方法对获奖案例的设计知识进行概念、本体属性、概念关系的描述和定义,从而搭建设计奖项知识(DAK)模型,并借助OWL语言和知识图谱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服务平台类获奖案例中设计知识的语义表示。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设计奖项获奖案例知识模型,为设计奖项中的优秀设计知识储存、管理、重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3  设计政策研究导论:概念史、问题域、理论架构
    熊嫕
    2022, 4(6):17-2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3
    [摘要](259) [HTML](0) [PDF 11.67 M](434)
    摘要:
    从中外设计政策研究现有成果看,一方面,国外的研究侧重于效用(案例研究),较少涉及理论分析;另一方面,中国的研究处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消化阶段,基础理论建设工作也刚刚起步。在此背景下,论文简要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外设计政策与国家设计促进机构研究”项目组开展研究工作的一些构想,并尝试借助“概念史”“问题域”等理论工具,初步论证设计政策研究是何(What)、为何(Why)、如何(How),初步探索研究的微观结构,为其确立理论探讨的基本线索。
    4  设计未来语境下的设计管理
    姚之洁
    2022, 4(6):24-2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4
    [摘要](96) [HTML](0) [PDF 5.35 M](492)
    摘要:
    当今世界的问题不是线性的、单一的,与此相应的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变化,它要面对复杂问题,需要思考如何用系统的整合的方式来面对复杂问题。在此语境下思考设计未来,提出设计未来中“元设计”的理论,它从六方面全面回应对于设计未来的思考(包括:“游戏”规则的改变,综合性、新语言、协同交叉、联合创造、联合创造)。因此,设计未来语境下的设计管理会有新的定义和内容,要从以往设计的项目型管理向新设计观中所讨论的“设计”的组成部分转型,成为促进设计变革的某种催化剂。具体而言,设计管理要融入社会性设计,成为公共政策设计的主力;它要融入服务设计,将自身从设计的手段成为设计的内容。
    5  电商情境下设计与技术的整合创新路径
    李薇,杨继栋
    2022, 4(6):29-34, 8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5
    [摘要](108) [HTML](0) [PDF 8.59 M](470)
    摘要:
    技术是企业提升创新力的关键资产,但是技术的研发和使用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移动app、网站等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产品品牌与信息传播的主流平台,产品媒介的变化导致消费者认知品牌与产品的触点改变了。因此,设计需要整合不同情境下触点与技术的结合方式,从源起到定位、从结构到功能、从形式到意义立体地构建企业产品的品牌力。通过阐释三种设计与技术的整合案例,塑造电商情境下通过设计管理规避技术风险,赋能企业品牌力提升的路径。
    6  基于社区媒体的城市老人交互服务场景建构研究
    盖龙涛,程筱添,刘英健
    2022, 4(6):35-43, 9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6
    [摘要](515) [HTML](0) [PDF 21.14 M](491)
    摘要:
    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网络化、智能化是近年来城市社区发展的双轨进程,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为城市老人构建媒介化的居住环境和交互服务场景。通过分析网络时代场景建构的崭新方式,面向社区交互空间的社区媒体服务场景构成,提出了服务于居家养老的社区媒体交互场景建构原则及网络模型,从资讯传播、活动支持、交往促进、互助发生、照料提供五个方面,论证了以社区服务机构为依托的社区媒体交互服务场景实施策略。
    7  “元宇宙”背景下数字虚拟角色的发展趋势研究
    刘庆科,廖朝骥,薛峰
    2022, 4(6):44-5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7
    [摘要](320) [HTML](0) [PDF 9.25 M](462)
    摘要:
    元宇宙正在向人们袭来,未来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数字虚拟角色则是构成元宇宙世界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因此剖析数字虚拟角色成为研究元宇宙世界的重要途径。对数字虚拟角色进行究根溯源,明确虚拟角色发展的原因是数字生产力的爆发、文化的迁移和参与者身份的认同。从而进一步得出数字虚拟角色特征表现在群体差异、扩张可塑、身体延展、去中心化、个体多元发展等5个方面。“元宇宙”背景下数字虚拟角色将会朝向更为智能化,更沉浸感、低门槛的趋势发展。
    8  “场所”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环境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松阳县的实践为例
    程雪松,关雅颂,卢俊辉
    2022, 4(6):53-6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8
    [摘要](92) [HTML](0) [PDF 14.84 M](468)
    摘要:
    随着全面脱贫的基本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已经迈入了新阶段。改善环境、更新产业、推进治理、传承文化等都是今天乡村振兴无法回避却又难以各个击破的问题,艺术设计需要同乡村的环境系统建立有效连接并持续互动方能牵引这些问题整体解决。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松阳县环境设计实践展开思考,借助于“场所”的方法进行讨论,由认同感、方向感和归属感三个方面重新理解设计如何兼顾自然环境的观照、人造环境的营建和社会环境的培育,从而整体化、深层次地改善环境品质,化解文明危机。以“场所”视角开展乡村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探索一条既立足现实又符合我国历史和文化脉络的现代乡村发展之路。
    9  潮汕平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的折叠与嬗变
    陈彦青,梁泳雯
    2022, 4(6):62-7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9
    [摘要](159) [HTML](0) [PDF 20.60 M](467)
    摘要:
    通过考察潮汕传统聚落中公共空间基本关系结构的构成,探寻独姓、多姓氏族聚落空间公共性的作用、差异及其生长变化之可能,进而寻求现代族居村落公共空间异化之根源。方法上通过对不同族居聚落公共空间形态差异的考察,从公共空间边界的挤压和平衡的状态分析入手,拆解呈现为复杂折叠形态的潮汕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状态。得出潮汕村落公共空间在维持独姓或多姓聚合关系的平衡发展上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历史进程中,其聚落群体的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公共空间样态也在发生嬗变与异化现象,进而影响了传承有序的聚居传统、族群关系、生活方式与“故乡”认同。
    10  基于共生理念的桐庐县荻浦村人居环境改造策略研究
    马羽倩,林鸿
    2022, 4(6):73-8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10
    [摘要](402) [HTML](0) [PDF 21.93 M](438)
    摘要: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耕地面积辽阔,农业人口众多,一直以来乡村问题就成为了社会进程中关注的重心。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但随着乡村重心向城市的倾靠,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照搬城市元素,导致乡村特有传统文化和物质文明逐渐凋敝,人居环境未得到良好的改善,反而致使人与环境形成割裂局面,无法达成和谐共生,还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说明现阶段我们对于传统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策略的认识还较为肤浅,亟需人们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桐庐县荻浦村的成功转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和谐共生理念下,提取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对原有乡村面貌和风俗文化造成破坏的“共生”设计策略,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终目的和美好局面。
    11  设计审美助力产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途径研究
    姜冰,徐瑞康,陈嘉颖,陈文婧
    2022, 4(6):81-8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11
    [摘要](321) [HTML](0) [PDF 7.07 M](531)
    摘要:
    探究东西方审美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差异,为我国产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从产品美感的表现形式出发,结合“元气论”与“原子论”并分析东西方经典设计产品,对比东西方审美差异。东西方审美差异在产品外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表现基础、表现依据与表现方法三个方面。在产品设计中,兼顾东西方美学,结合东西方各自优势,有利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  健康设计的“知”与“行”——评《健康设计思维与方法》
    崔荣荣
    2022, 4(6):87-9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12
    [摘要](196) [HTML](0) [PDF 4.48 M](497)
    摘要:
    如何通过设计促进人个体、人与人、人与物的健康状态,如何通过设计应对国家及全球的健康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邓嵘教授的《健康设计思维与方法》,从个体健康走向健康系统,从绝对稳态走向动态平衡,从被动健康走向主动健康,为健康设计从认知走向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13  走向“新活字”——汉字设计的未来图景
    韩绪,赵熙淳
    2022, 4(6):91-9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13
    [摘要](28) [HTML](0) [PDF 6.69 M](433)
    摘要:
    从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柏拉图以“数”来构建“理念世界”开始,到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中普遍反映的“数”之美,再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数值化、几何化的方法解剖古罗马碑文,西文字体设计正根植于“自然世界研究的数学化”这一西方文明大传统中,近代以来席卷了世界。在这里,字体所反映的不仅是审美趣味,而是西方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方法这一根本性问题。那么,汉字设计在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变革中,是否也可能找到一条根植于自身文明的道路?古昔与未来之间是否存在着一条贯通的脉络?对于这些问题,希望站在思想史的角度加以讨论,厘清汉字设计的特殊性和未来可能展现出的全新发展路径。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学术质量评估服务项目启动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