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6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制造亲缘——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人与动物
    沈聪,胡翌霖
    2024, 6(4):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1
    [摘要](72) [HTML](0) [PDF 12.17 M](52)
    摘要:
    聚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及其对生命伦理带来的启发。通过探讨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活动中的动物角色,分析这些作品如何传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并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对艺术创作和生命伦理的影响。首先回顾了20世纪以来动物在艺术设计中的角色变化,从杜尚的现成品到博伊斯的艺术项目,探讨动物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主体性。其次,通过分析玛雅·斯瑞卡和其他当代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讨论作为创造性活动的艺术设计如何“制造亲缘”,呼应了哈拉维关于艺术设计在跨物种关系和物种间伦理学中的观点。进一步通过合成生物学和生物艺术设计的实践,探讨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新处境。在“设计生命”的理念下,“合成美学”研究项目将艺术家、设计师、合成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汇聚在一起讨论伦理、美学等价值问题何以可能内嵌于合成生物学之中。总之,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人类与动物关系已经从传统的象征和材料发展成为探讨人类身份、社会问题、生态危机和生命伦理的重要媒介。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进一步凸显了人与动物间“亲缘”问题的紧迫性。艺术设计在促进生态意识和跨学科合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激发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责任。
    2  互动艺术美学的“时间性”具身设计研究
    郑达,彭晴雯,闫晓雪
    2024, 6(4):9-1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2
    [摘要](86) [HTML](0) [PDF 19.30 M](42)
    摘要:
    以艺术作品在时间上的背景化为切入点,探讨当代互动艺术的关注点从“创作时间”转向“互动时间”,艺术创作实践逐渐从“身体结构”转向“具身行为过程”。将互动艺术的“持续、实时和延迟”三大时间特性与不同层次的时间结构和节奏设计相融合,探讨时间要素和参与者行为的具身设计,研究分析互动艺术中的时间结构。借助互动艺术的器具性和现象学的研究语境,在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探讨互动艺术的所带来的感知刺激和强弱交互程度和等级,揭示时间元素在互动艺术作品中的“过程活性”和“内在无限性”的创作路径和具身交互潜能。通过探索时间性在互动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为艺术与科技交汇的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3  乾隆时期内务府包衣喜寿服饰形象设计研究——《交泰殿铜壶滴漏·前世传奇》
    张蓓蓓
    2024, 6(4):20-24, 6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3
    [摘要](34) [HTML](0) [PDF 11.62 M](32)
    摘要:
    喜寿是乾隆时期内务府包衣,于亲蚕礼前夕负责完成交泰殿铜壶滴漏的校时工作,本文就喜寿服饰造型展开讨论。内务府包衣是服务于皇帝的特殊群体,乃皇帝家仆,属上三旗,故其身份高于下五旗包衣。有官职的包衣,服饰随品级而定,而主人公喜寿为无品级者,正史中鲜有提及这一群体的服饰形制,因此本文以乾隆年间纪实类绘画作品中的无品级内务府包衣形象作参照,以剧情发生时间为背景,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考证,经过梳理与分析后得知,该群体的首服使用无顶珠凉帽,身服由外而内、由上及下为圆领袍、领衣、衬衣、马裤,足服为高筒靴。喜寿的服饰造型在遵照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根据人物设定及故事情境进行特征挖掘,通过色彩与纹样的选择,增强服饰与角色、剧本的契合度。
    4  汉代刘贺服饰形象整体设计研究——《海昏侯马蹄金、麟趾金·前世传奇》
    张婷
    2024, 6(4):25-3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4
    [摘要](20) [HTML](0) [PDF 13.39 M](31)
    摘要:
    《海昏侯马蹄金、麟趾金·前世今生》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四季第三期,走进江西省博物馆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讲述了西汉元康四年刘贺就任海昏侯后的一段故事。因此,如何根据剧中人物身份、时间设定及礼仪要求,还原刘贺的服饰风貌,成为节目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刘贺的服饰形象设计受其诸侯王身份地位、西汉早中期楚风服饰风尚以及剧中立春礼仪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参照汉代舆服制度和文献资料,对应墓葬陶俑、画卷等图像遗存,结合汉墓出土的服饰实物,对刘贺的服饰形制、面料、色彩、纹样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考据。刘贺服装形制主要为曲裾深衣、禅衣;服装面料为罗、锦以及素纱等高级丝质品类;纹样为菱纹罗纹样与夔龙纹锦;首服远游冠,足踏歧头履等。通过本次设计研究,希冀还原以刘贺为代表的西汉贵族男子服饰风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也为后续节目人物服饰形象设计提供参考。
    5  丝路物语——织物葡萄纹样文化基因分析与再生设计实践
    米高峰,许露月
    2024, 6(4):33-4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5
    [摘要](10) [HTML](0) [PDF 13.83 M](34)
    摘要:
    旨在挖掘丝绸之路上织物葡萄纹样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探索其在数字时代下的活化再生与创新应用。首先,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考察,收集归纳织物葡萄纹样案例;其次,基于文化基因理论,选取代表性样本,从显性与隐性层面介入分析;再次,依据研究结果,设定设计要素,建立资源库,引入CGM模型实现纹样再生;最后,借助数字技术,将再生纹样以数字动态化形式应用。借由对织物葡萄纹样的学理思考与再生设计,实践了丝路遗产的数字传承路径,亦为传统物象的当代表达拓展了新语料。
    6  从间离到对话——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混合现实设计研究
    关加乐,孙亮
    2024, 6(4):41-4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6
    [摘要](2) [HTML](0) [PDF 8.73 M](27)
    摘要:
    通过数字信息与物理空间的高度耦合,混合现实设计让文物“活”起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实现人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是我国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通过案例,着眼混合现实艺术与传统展列空间艺术的异同关系、聚焦虚拟媒介与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的物理环境,针对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融合共生进行思考。混合现实设计能够延伸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更为逼真的视听体验,使其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为丝路古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推动公众参与性进程。
    7  多彩新丝路——自贡彩灯传统制作技艺数字化保护研究
    齐汇,黄磊
    2024, 6(4):47-5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7
    [摘要](15) [HTML](0) [PDF 11.00 M](30)
    摘要:
    在数字媒体语境下,探讨“丝路文化”南方沿线劳动人民传统彩灯制作技艺的保护策略。通过数字化设计方法对其进行立体式保护研究,分别从文字资料“云端”、数字影像、影视动画、口述史音频、VR三维模型、虚拟交互游戏体验等方面来建构数字化研究路径。针对当下彩灯商品市场化严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困难等现状,使用数字化手段可系统化对其进行保护,有利于技艺永久留存,与此同时也为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新思路。
    8  基于文化转译理念下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数字文创设计路径
    张静,束霞平
    2024, 6(4):55-6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8
    [摘要](46) [HTML](0) [PDF 15.86 M](28)
    摘要:
    以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切入点,将地域文化与数字化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以此探索传统地域文化的活化路径。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服饰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潜在价值;接着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对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视觉符号的提取与转译,打造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IP,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与数字文创的融合,不仅为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为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9  AIGC视域下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研究——以宋代生色花为例
    陈彦博,王昱然,李建亮
    2024, 6(4):63-7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9
    [摘要](2) [HTML](0) [PDF 14.79 M](27)
    摘要:
    宋代生色花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代表,是现代图案设计创新的重要来源,但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宋代生色花纹样的创新仍存在明显问题,AIGC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纹样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希望根据当下的AIGC工具构建完整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基于Stable Diffusion的高效生成框架,建构技术实施的具体步骤,从原始图案的数字化处理到风格迁移的应用,再到最终实体产品的生成,每个环节都遵循既定的工作流,确保最终产品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经典美感,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展示宋代生色花审美形式在现代纹样设计中应用的全新可能,不仅为宋代生色花纹样的现代化转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思路,而且对其他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也提供了策略指导和技术支持。
    10  图像叙事——数字视域下传统图式的当代转化和创意路径
    李成琨,许大海
    2024, 6(4):72-7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0
    [摘要](15) [HTML](0) [PDF 16.30 M](30)
    摘要:
    探讨传统图式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呈现方式和创新路径。传统图式作为华夏文明广泛使用和接受的视觉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历史文脉的见证,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媒质和载体。数字技术的进步,为传统图式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与传播路径。传统图式的内容通过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录入、存储、加工、提取,还可以通过动态交互、虚拟场景和智能生成等方式重新演绎。通过数字技术和工具运用,传统图式可以在保持其核心文化意义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和创新设计思维,从而形成新的视觉语言和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并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其独特的民族美学价值和含义。
    11  基于文献计量的非遗设计期刊论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杨甜婧,陈绘
    2024, 6(4):80-9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1
    [摘要](75) [HTML](0) [PDF 21.84 M](40)
    摘要:
    通过文献计量法系统性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研究的历史脉络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以2003—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非遗设计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作为研究的数据集,利用Citespace工具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呈现。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式,对发文量、发文期刊、发文作者及机构、文献
    12  弱视医疗知识用户需求层次分析及可视化设计
    林哲戎,吕德生,杨静
    2024, 6(4):91-99, 11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2
    [摘要](1) [HTML](0) [PDF 24.12 M](30)
    摘要:
    研究弱视医疗知识的可视化设计策略,促进弱视医疗知识的有效传播;探索构建可视化设计运用系统模型,为弱视医疗知识可视化设计提供新范例。从用户需求出发,分析用户信息接收和回忆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访谈的调研方法获取用户对弱视知识认知的需求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感官、功能、知识、心理、交互5个层次构建用户需求层次分析系统,量化各层次下各因素评价指标,计算各层次因素权重并排序,分析用户的需求偏重,提出弱视医疗知识可视化设计基本策略并进行实践运用。提取重要用户需求因素后总结设计方向,探究弱视医疗知识的可视化方式,以实践运用验证医疗知识可视化模块的可行性,为弱视医疗知识的可视化和有效传播提供借鉴与参考。
    13  Circle社交网络系统衍生的社区互助模式探究
    黄浩,张华
    2024, 6(4):100-10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3
    [摘要](9) [HTML](0) [PDF 11.90 M](31)
    摘要:
    探究Circle社区网络系统衍生的社区互助模式并总结传统设计与协同创新设计对于协同设计者的职能要求。从多元主体、理念衍生与模式思辨三个层次梳理Circle服务系统流程及利益相关者,剖析Circle社区网络系统的设计模式。基于此,文章从行为认同、情感互动及体验价值三个层面建构了社区协同互助模式的设计策略,并进一步扩展出协同设计者的四条职能:思辨设计思维、跨学科知识体系、能级导向设计及协调创新。Circle社交网络系统衍生的社区协同互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和优化本土化社区的弹性和韧性,朝着更加有利于社会创新模式的方向不断发展。
    14  论日本工艺美术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其现代影响
    李洁,韩鹏
    2024, 6(4):107-11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4
    [摘要](25) [HTML](0) [PDF 9.08 M](30)
    摘要:
    20世纪初以来,日本工艺美术作为设计之方法和观念在欧美逐渐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成为世界之西方文明化的剧烈过程中,东亚文化反向影响的精彩例证。从日本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伦理观、工艺技术之特征等角度,以诸多日本现代设计作品为例,讨论日本的民族文化、传统工艺美术观念如何影响到20世纪现代设计,以及中国设计学界应该从中汲取的经验。传统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美学观、宇宙观、生活观慢慢融合进现代文明中。这个历史进程,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设计师们,都是无比宝贵的经验。
    15  佛教莲纹对中国传统织物花卉纹的影响
    张晓霞
    2024, 6(4):114-12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5
    [摘要](6) [HTML](0) [PDF 15.02 M](31)
    摘要:
    佛教东传引入的植物装饰纹样,推动了中国古代植物纹饰的发展,其中佛教莲纹的流传极大促进了中国古代莲纹装饰的繁盛。织物上的莲纹,亦在佛教莲纹的流传中逐渐兴起。在其影响下,织物莲纹的造型、色彩,以及莲花与其他物象的组合纹样不断丰富衍变。佛教莲纹模式化的圆花造型,推动了北朝织物上圆花纹饰和唐代宝花纹饰的形成,从而为中国传统织物团花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本土莲纹在吸收、借鉴佛教莲纹的基础上,结合世俗生活,生成许多新的纹样形式和吉祥意象,并在明清吉祥纹样大流行之际广泛运用于织物,促进了中国传统织物纹样的丰富和发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