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期|董雅:“传统设计的现代性转向研究”专题
  • 分享:
  • 0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远者,必浚其泉源。”现在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历史的发展经验再次证明,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在脱离自己文化的道路上走向深远。

近几十年来,在国际化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消隐,也直接导致了当代设计形态的日渐趋同与特色匮乏。然而,在国际化时代,一个国家的设计要想屹立于世,并占有一席之地,除具有独创性之外,还必须具有本土文化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忽视传统文化价值,不注重民族特色的传承,亦步亦趋地跟随、模仿他国,设计就丧失了根脉,成了无源之水。不仅难以形成地域特色,更不可能产生文化认同。因此,在当代设计中,积极发掘传统设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并进一步促使其向现代性转向,已成为今日设计师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复兴传统文化,他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从传统文化中树立民族自信,从历史中建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共识。

本期的四篇论文都立足于我国“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探索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是如何被保护与传承的。《社区营造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研究——以京西古村落为例》以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作为切入点,在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从社区营造视角,提出具体化的创新实践路径。《基于国潮设计的清代补子纹样创新设计》一文,以蕴含丰硕传统文化精神的清代补子纹样为例,探索在国潮设计中融入传统象征因子,通过对纹样的解构与提取,让传统文化的创新具有新式载体。《江南传统园林意象在数字艺术装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总结公共艺术装置

数字化的拓展方式,将艺术装置的设计与江南传统园林意象相结合,尝试用数字化的方式重新解构传统文化的符号表达。《类型学视角下的传统住区边界景观形态设计转向研究——以沈阳市丰乐小区为例》一文,基于类型学视角对城市传统住区空间边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以沈阳市丰乐小区为例,提出建立多维度景观的设计策略,为当下住区边界封闭与开放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此专题刊登于20216月第3期,由天津大学董雅教授担任专题主编。

发布日期:2021-06-23浏览次数: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学术质量评估服务项目启动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