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期|王中:“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公共艺术”专题
  • 分享:
  • 0

理解“公共艺术”需要区别它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不同,后者仅强调艺术品的位置,而公共艺术更强调其文化价值取向——“公共性”。其核心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的新关系,经由人、艺术、环境、时间的综合感知,提出新的文化价值与思考。

而城市“公共艺术”更多地指向通过城市立法机制建置而产生的文化政策。公共艺术是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公众的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空间中的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的催化剂,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型取向。

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步入注重自然与人文和谐,诉求差异和特色,全面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发展的新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人文城市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本专题正是基于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诉求,研判平衡城市功能的拓展以及对人的人文关怀,拓展公共艺术对传承与创新城市文化新的取向。

本期的三篇论文以思考公共艺术当下的价值定位与创新价值输出为坐标,探讨公共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策略对城市文化的助推价值。《从点缀物到新类型:“场所营造式”公共艺术的困局》指出传统公共艺术作品式“装点”直至新类型公共艺术,本质上并未超越“场所营造”式公共艺术,公共艺术需要构建新的价值系统进入更开阔的城市文化系统。《唤起文化自信——城市文化复兴中的公共艺术》试图为公共艺术设定新的目标,让公共艺术从艺术领域飞跃出来,参与城市竞争和社区再造等发展战略,成为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发展的助推器。《精神重塑: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行动》一文则提出公共艺术立法是促进城市更新的政策保障,以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而形成区域文化生长,诠释“新生态”城市更新方式的创新价值。

此专题刊登于2021年8月第4期,由中央美术学院王中老师担任专题主编。

发布日期:2021-08-12浏览次数: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学术质量评估服务项目启动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