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7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设计美学研究趋势与跨学科启示
    陶禹辛,马卫星
    2025, 7(1):1-1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1
    [摘要](5) [HTML](0) [PDF 17.62 M](19)
    摘要:
    对中国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图谱化和定量式的分析,明确设计美学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为设计美学研究提供参考。以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设计美学核心学术论文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方法,对近30年来设计美学研究主题的发文量、文章作者、作者合作、机构、机构合作等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梳理其研究热点,探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设计美学是现代社会人们对设计的普遍需求,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我国设计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中的设计学院,研究学者呈分散状态,研究领域广泛且缺乏合作。设计美学涉及艺术学、设计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伴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未来设计美学具有较大研究空间,需要加强学科体系构建,进一步增强学者、机构、区域之间的合作。
    2  模仿与竞技:蒙古族罩达格的功能与文化研究
    木斯,王思琴,王琛
    2025, 7(1):13-2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2
    [摘要](3) [HTML](0) [PDF 12.46 M](17)
    摘要:
    深入分析蒙古族摔跤竞技比赛中所穿“罩达格”的功能设计,探讨其制作工艺、形制特征、设计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以田野考察为基础,对“罩达格”制作工艺、形制特征、设计价值与文化意涵等方面进行解读,阐释其穿着形式中“模仿”与“竞技”的互动关系,以此对罩达格造物观念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对蒙古族服饰研究提供不同的思考路径与价值参考。罩达格不讲求衣着蔽体,在制作工艺、款式形制与穿着形式等方面区别于蒙古族传统袍服类服饰,多以摔跤竞技时保护身体不受伤害为考量。其中蕴藏着模拟动物竞技的物象崇拜特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造物观念与设计智慧。
    3  巧思与秩序:施洞苗族破线绣纹样叙事特征与审美意蕴
    贺顺茹,周莹
    2025, 7(1):21-2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3
    [摘要](4) [HTML](0) [PDF 7.71 M](17)
    摘要:
    施洞苗族破线绣以特殊的绣线处理、添加剪纸等方式使绣品表面富有光泽与浮雕感,成为独具特色的苗族刺绣技艺,体现出苗族妇女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以图像形式叙述着苗族的历史文化信息、传达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基于田野考察、样本分析等方法,重点对造型丰富、形式多样且充满秩序感的纹样展开深入探索,详细探究施洞苗族破线绣纹样的叙事性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意蕴,旨在挖掘这一艺术形式背后的深层文化底蕴,增进对苗族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与认知,为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提供灵感与借鉴。
    4  近代以来云南中部地区民族服饰文化的互鉴与融通
    唐俊
    2025, 7(1):30-4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4
    [摘要](0) [HTML](0) [PDF 1.51 M](9)
    摘要:
    主要基于云南中部地区民族服饰文化互鉴融通的基础、内容及路径的相关讨论,探究民族传统社会服饰文化与时代文化之间的互动,从而确立文化互鉴与融通对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在近代以来社会形态及时代的变迁历程中,云南中部地区民族服饰以民族互嵌的人文生态环境、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共性基因为基础,在物质材料、款式、技艺、审美旨趣及思想内涵等5个层面互鉴融通,服饰文化在文化传播与互动中共传共享。当前,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下,云南民族服饰文化成为了当下时代创新、创意、创收的产业,及可视、可赏、可参与的公共文化,是以服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对当前社会文化状况的创造性回应。
    5  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民族服饰文化交融——以清代云南武定彝族服饰为例
    刘乐瑶,王羿
    2025, 7(1):41-5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5
    [摘要](0) [HTML](0) [PDF 2.40 M](8)
    摘要:
    云南武定地区的彝族服饰,鲜明地承袭并展现了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风貌,更是博采众长、相融相通的典范。基于相关文献与实地考察,以云南省武定县彝族传统女服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背景、服饰形制、纹样装饰、服饰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索清代云南社会变迁之下民族文化交融对武定彝族服饰的影响。云南武定彝族服饰通过结构形制的共享、纹样装饰的交流和工艺技术的融汇,丰富着彝族服饰文化,展现了西南民族地区以服饰作为文化媒介,在物质、精神文化层面与外界不断汇聚交流,进而达成深刻文化认同与共享的现象。
    6  交融与汇通——瑶族道公服结构与纹样中的民族文化融合
    李钰
    2025, 7(1):51-6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6
    [摘要](1) [HTML](0) [PDF 4.21 M](10)
    摘要:
    中国瑶族传统服饰工艺精美、色彩和谐、形态丰富多样,其中,瑶族道公服作为中国瑶族传统服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瑶族族群信仰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服饰学、符号学及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瑶族道公服的服饰结构、纹样、色彩等服饰特点及其蕴含的符号能指与所指,梳理瑶族古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后传入的道教神灵体系及科仪制度的互动,深描瑶族道公服服饰要素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交融汇通现象,旨在为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以及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新方向和新语料。
    7  北宋许道宁服饰形象设计研究——《雪景寒林图·前世传奇》
    张蓓蓓
    2025, 7(1):61-6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7
    [摘要](0) [HTML](0) [PDF 1.35 M](10)
    摘要:
    《国家宝藏?雪景寒林图》围绕天津博物馆藏国宝——北宋范宽画作《雪景寒林图》,巧思妙构了一段北宋画家许道宁与《雪景寒林图》之间的故事。主要角色北宋画院画家许道宁的整体服饰设计,主要参考《听琴图》中文人形象,结合墓葬出土实物和古籍记载,参照墓葬壁画、寺庙壁画、人物卷轴画等图像遗存,综合复原和再设计了身服、首服、足服的款式、面料纹样等。以此重现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风格和时代风貌,探索宋代服饰所蕴含的节用理念和制衣智慧以及中国传统纺织文化的深厚底蕴。
    8  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风险及规避对策研究
    吴磊,杨雨洁,邹其峰,盛芹芹
    2025, 7(1):69-7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8
    [摘要](0) [HTML](0) [PDF 5.52 M](18)
    摘要:
    随着老龄护理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隐私侵犯、偏见与歧视、自主权与责任等设计伦理问题不断凸显,老龄护理机器人的设计伦理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学术文献,对设计伦理与价值敏感设计、人工智能伦理与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进行文献回顾。深入探讨论述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的风险挑战和对老龄护理机器人的拟人化设计、交互方式、信任感等设计伦理要点。提出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的规避对策,对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的发展提出若干趋势建议。提倡以“科技向善”为研究根基,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老龄护理机器人的设计伦理体系,用于指导老龄护理机器人的设计实践和行业应用。
    9  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评价研究——以恩施街为例
    王采莲,周冠雄
    2025, 7(1):78-8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9
    [摘要](2) [HTML](0) [PDF 12.66 M](18)
    摘要:
    通过构建老工业区公共设施应用评价体系,明确设计中的重要影响指标,探究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提升策略,还原老工业区独特的工业风貌以吸引人们前来体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恩施街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原始资料逐级归纳以及译码分析,得出影响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的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涵盖4项价值准则、12项指标的设计评价模型,经过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值并进行影响性排序,最后提出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提升策略。基于扎根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设计评价模型可以助力提升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未来老工业区公共设施可以依据“基本点-亮点”的设计策略进行设计。
    10  基于景观社会理论的体验设计研究
    王雨晴,万凡,张泽欣,邹玲
    2025, 7(1):85-9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0
    [摘要](0) [HTML](0) [PDF 4.58 M](13)
    摘要:
    探索符号在体验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尝试基于景观社会理论建构体验设计的符号系统模型。景观是连接资本生产方式与受众群体的一种媒介,由影像与图案本身的视觉表现构成。主要通过分析任天堂《动物森友会》这一游戏系列如何通过符号在视觉、听觉、技术、营销、设计等层面建立起独特的体验感,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一产品所形成的“出圈”现象的生成原因进行分析。将景观社会引入体验设计,通过构建符号系统,能更好地激发用户的情感需求,提升体验,促进传播与交流,从而形成一种虚拟景观,成为体验设计的重要媒介。
    11  亲生物理论下适老化界面色彩设计研究
    张心仪,唐艺
    2025, 7(1):92-9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1
    [摘要](1) [HTML](0) [PDF 3.07 M](10)
    摘要:
    为解决当前界面的色彩选用未顾及老年群体需求的问题,本研究以亲生物理论为依托,对更适合老年群体的界面色彩设计策略展开研究。首先从需求角度分析了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结合亲生物理论的康养机制,构建基于亲生物理论的适老界面色彩设计策略。通过构建丰富自然的样本色彩库、制定时间可感知的动态色彩策略与结合生物性为老年群体营造积极的色彩联想,能够有效地借助人类的亲生物本能,为老年群体构建一个更优质的色彩界面。
    12  基于具身认知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交互情境重构研究
    冯宇,郑剑
    2025, 7(1):99-11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2
    [摘要](0) [HTML](0) [PDF 20.27 M](16)
    摘要:
    旨在探索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传承模式的创新及其实践可行性,并通过具身认知视角提供创新性策略和方法。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选择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具身认知理论与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数字化交互设计之间的联系。通过开发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具身认知模型,并规划相应的技术路径,利用《宜兴紫砂陶制作》这一数字化游戏案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宜兴紫砂陶非遗数字化设计可利用具身认知的视角,通过体验流程构建、体验通道搭建和体验情境设置,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减少非遗传承在形式和时空上的限制,同时加深人文认知。这不仅使体验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学习并深刻体验宜兴紫砂陶的文化,还提升了公众对这一非遗技艺的认知与参与度,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为数字时代非遗的保护和活态传承提供了研究参考。
    13  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的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游憩感知研究
    唐真,赵宇航,杜雅丽
    2025, 7(1):113-12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3
    [摘要](0) [HTML](0) [PDF 11.65 M](16)
    摘要:
    工业遗迹的更新不仅是城市转型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创新与活力再生的关键途径。运用网络文本分析与IP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工业遗产公园游憩感知的构成要素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借助ROST CM6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挖掘,筛选出与游憩体验密切相关的高频词汇,并进行语义分析与情感倾向评估。基于网络文本词频、情感倾向分析及相关文献研究,将游憩感知要素分为景观资源、游览体验、基础设施、情感体验、服务管理5个方面,通过IPA分析游客的满意度。研究发现,游客对原始工业风貌与时代历史感的珍视、对历史教育与红色精神传承的渴望,以及对服务设施与运营水平改善的需求,构成了满意度的关键维度,以期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实证参考。
    14  科技赋能 文化叙事——亚运美学的国家形象视觉传播
    成朝晖,张岭昱
    2025, 7(1):122-13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4
    [摘要](1) [HTML](0) [PDF 6.87 M](16)
    摘要: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通过科技赋能和文化叙事,实现基于亚运美学的国家形象视觉传播。通过分析科技赋能的数字亚运跨维度文化叙事的内涵与形式,探讨了科技赋能与亚运文化叙事的融合与交互、跨文化的传达与传播以及超时空性。进一步阐释了杭州亚运会从体育精神到视觉传播的动态视频营造文化景观,从城市特质到色光演绎的数字营造夜景展示景观,从虚拟互动到智能服务的智慧赛事亚运体验景观,以及从亚运美学到国家形象的多维体验公共艺术景观。通过数字科技、智能多维的设计呈现,推动文化叙事的视觉传播,赋能亚运美学形象的创新与升级,助力中国文化身份塑造,也为大型国际赛事的视觉传播提供了些许可参考的经验。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