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行道树既是街道绿化系统的骨架又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行道树释放的花粉给市民健康带来了致敏风险。为探明公园城市中心城区的行道树的组成和物种α多样性特征对其花粉致敏风险的影响。依托成都市两个中心城区的行道树实地调查,采用花粉致敏指数(Iugza)评估其花粉致敏风险,并量化其与物种丰富度及α多样性的关联。结果表明,锦江区467条街道共有行道树52 606棵,属于25科32属35种。成华区548条街道共有行道树67 121棵,属于26科49属53种。其中,银杏(Ginkgo bilob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和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为两个区域的优势树种。锦江和成华区街道的青壮年树(胸径15.2~30.3 cm)占比最高,为71.59%和65.02%,其次是幼年树(胸径≤15.1 cm)占比分别为13.32%和20.97%。将街道按宽度划分为5级后发现,第5级和第4级街道(社区道路)行道树的平均冠幅远高于栽培间距,有严重的叠冠现象。锦江区和成华区各级街道香农维纳指数Sd分别介于0.64~2.58和0~2.75,均匀度指数Pe指数分别介于0.66~0.93和0.29~0.72。锦江和成华区街道的Iugza分析显示,致敏风险介于0.3~0.6(中等风险)的街道占比最低,分别为7.92%和7.48%,而Iugza高于0.6(高风险)的街道占比最高,分别为76.87%和81.73%。此外,两个区域的第5级街道中高Iugza(>0.6)的街道占比均超过83%,显示出极高的花粉致敏风险。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成都街道的Iugza与Sd呈正线性相关,与树种丰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为降低过敏风险,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系列绿化管理策略,以提升公园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