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交叉学科设计学与对应调整方案的要点解读
    夏燕靖
    2023, 5(1):11-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1.003
    [摘要](174) [HTML](0) [PDF 7.96 M](976)
    摘要:
    如何理解设计学科专业的对应调整,尤其是对交叉学科“设计学”对应调整意图的解读,从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角度来说十分必要。就实施政策来看,其着眼点就在于建设新的学科体系,凸显设计专业博士学位点的实践性功能,并促进设计学尽快融入交叉学科。对此,整个对应调整工作的重心,必然是平衡且凸显学科专业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优势,拓展应用领域、补齐教学短板、完善学科体系,这是设计学科专业体系在发展中层层革故鼎新、去芜存菁的思考方向。依此来看,交叉学科“设计学”的设置,就有着极大的调整与自主作为的空间,其学科交叉发展策略应当是比较清楚的,诸如,“设计学”交叉学科 +“设计”艺术的开启,显示出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下的设计学,从艺术学门类调整到交叉学科大类,这明显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学进行了剥离,从而推向适应未来高科技和社会服务发展时代需求,设计学将在国家规划战略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版学科目录“设计”类学科迎来重大结构性调整的几点解读
    夏燕靖
    2022, 4(4):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4.001
    [摘要](778) [HTML](0) [PDF 8.27 M](910)
    摘要:
    持续近两年时间的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即将迎来正式公布,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将在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遵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对“设计学”学术型专业归类调整的同时,稳步推进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的增设,以提高学科门类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融合度。据此,针对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设计”类学科进行解读,从其学科重大结构性调整来看,实现了具有关联性学科的重新归类,以及新兴应用型门类专业点的增设,既配合了“设计”类学科重视基础、拓展前沿的发展趋势,以及创意与技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新需求,又考虑到我国教育统计的历史分类与未来社会发展领域的需要。相比较来说,“设计”类学科是此次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艺术”类学科调整获益最大的学科。简言之,可以归纳为一个归类、两个增设的调整,即有关原“设计学”一级学科(1305)在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分别被调整归类到“艺术学”(1301)之中,延续原学科的历史、理论研究方向;并增设两个“设计”类学科点,一个是专业学位点(1357设计),含新增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另一个是交叉学科的“设计学”学科点(1403),可授予工学、艺术学位。实事求是说,此次新学科目录的颁布将完善放管结合的学科专业目录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推动学科专业目录向指导性、统计性和应用性转变。
    艺术史学的当代性认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综述
    夏燕靖
    2021, 3(2):103-11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2.015
    [摘要](300) [HTML](0) [PDF 799.51 K](828)
    摘要:
    自2011年我国学科体系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特定背景下,我国艺术学界针对学科内涵及共性特征的研究被重视起来,特别是针对不同艺术历史呈现的融汇阐释,以及就跨学科与跨门类艺术史研究推进问题的探讨,引发越来越多的学术争鸣话题。有鉴于此,由本人主持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概念——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需要进行“跨门类艺术史学”的融合探究,这是打通并覆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影视、曲艺、美术和设计等多门类艺术的综合艺术史学研究,具有跨门类的贯穿性和互融性特征。因此,艺术史研究可称之为“艺术共性史”或“一般艺术史”的史学研究。而给予支撑的,则是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这是促成具有概括整体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的关键,是推进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 首 页
    • 上一页
    • 1
    • 末 页
    • 共3篇文献
    • 跳转到
    • Go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