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设计美学研究趋势与跨学科启示
    陶禹辛,马卫星
    2025, 7(1):1-1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1
    [摘要](40) [HTML](0) [PDF 17.62 M](71)
    摘要:
    对中国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图谱化和定量式的分析,明确设计美学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为设计美学研究提供参考。以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设计美学核心学术论文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方法,对近30年来设计美学研究主题的发文量、文章作者、作者合作、机构、机构合作等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梳理其研究热点,探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设计美学是现代社会人们对设计的普遍需求,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我国设计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中的设计学院,研究学者呈分散状态,研究领域广泛且缺乏合作。设计美学涉及艺术学、设计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伴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未来设计美学具有较大研究空间,需要加强学科体系构建,进一步增强学者、机构、区域之间的合作。
    文化诊疗——中华老字号三维文化修复设计研究
    王亚亚
    2025, 7(2):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1
    [摘要](28) [HTML](0) [PDF 1.83 M](64)
    摘要:
    针对中华老字号在数字文明冲击下面临的存续危机,突破传统保护模式中“守旧”与“求新”的二元对立,构建可持续的中华老字号文化生命延续机制。基于中医整体观,构建“基因、生态、组织”三维文化模型,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中华老字号核心症候,进而设计“固基因-疏生态-活代谢”协同疗法。通过中华老字号临床实践验证理论效能,揭示中华老字号文化生命体通过“自组织拓扑生长、自适应数字迭代、自净化免疫应答”实现动态平衡的代谢规律,建立“诊断定位、靶向修复、稳态养护”范式诊疗体系。
    面向烹饪体验的智能厨电边缘交互设计研究
    王心蕊,胡伟峰
    2025, 7(2):9-1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2
    [摘要](69) [HTML](0) [PDF 4.54 M](73)
    摘要:
    聚焦智能时代背景下影响居家烹饪体验的关键因素,融合边缘交互理论,探索适用于居家烹饪场景的新型厨电产品设计策略,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便捷的居家烹饪体验。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形式收集用户居家烹饪体验相关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分析访谈文本,深入剖析影响用户居家烹饪体验的因素,并构建居家烹饪体验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融合边缘交互理论高效利用注意力资源的特性,针对性地提出面向家用智能厨电产品的交互设计策略。用户居家烹饪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空间环境、烹饪安全、烹饪素养、烹饪需求和智能化辅助,这些因素的研究对明确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进而融合边缘交互提出有效设计策略以改进用户烹饪体验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AIGC技术的智能校园交通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黄浩,南高伟,张华
    2025, 7(2):34-4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5
    [摘要](18) [HTML](0) [PDF 5.91 M](28)
    摘要:
    旨在探索AIGC技术在校园交通调度系统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并实现一套智能化的校园交通调度系统,提升校园交通服务质量。以湖南工业大学为实践基地,通过问卷调查(n=104)和深度访谈(n=41)收集用户需求数据,在为期两个月的实践过程中采集647条用户乘车数据并记录26个固定停靠点的分布情况。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包含认知体验、感官体验、互动体验、情感体验和价值体验的五维度理论模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Cursor编码器实现智能化的代码生成和优化,采用Python作为核心开发语言,通过CampusNetworkVis类和TrafficMonitor类构建数据可视化、智能调度和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结果 系统在高峰期的调度准确率达到91.3%,用户满意度评分为4.6分(满分5分)。通过引入三级预警机制和渐进式视觉提示,使用户压力指数降低35.7% (p<0.05)。本研究成功将AIGC技术应用于校园交通调度系统的开发中,不仅显著提升了系统开发效率,也实现了调度准确性和用户体验的双重优化。研究成果为新一代校园交通服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同时为AIGC技术在交通调度领域的应用探索了新的路径。
    感质理论与AIGC协同的医废物流机器人设计策略
    吴凡,张华,潘芷晴
    2025, 7(2):42-5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6
    [摘要](5) [HTML](0) [PDF 5.19 M](28)
    摘要:
    力求通过感质理论与新质生产力AIGC的协同应用,探索高质量、有效的医废物流机器人设计策略,以改善医废物流产品的同质化设计现象,促进智慧医院建设。首先运用感质理论的思维框架对医废物流机器人设计进行研判,嵌入ChatGPT梳理分析目标感质需求,将其归纳为造型设计的意向词汇,利用层次分析法整理出感质需求要素体系,以此为生图提示词联合Midjourney 构建造型方案评价库。其次依据大众评价筛选目标方案,并以感质力准则层为评价指标进行专家评价,通过类比筛选得出目标方案,运用Stable Diffusion、Rhino等软件对方案进行细节优化,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最后将感质理论与AIGC结合应用在医废物流机器人的设计工作流中,可以多维度获取及分析感质信息,进而多角度地推演产品造型形态。整套设计方法能够革新医废物流机器人的设计流程,并且能做到高效构建多形态、多风格的机器人设计方案,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设计策略。提供了在医废物流体系建设中,以感质理论与 AIGC 结合应用的医废物流机器人设计新思路。
    多人协同视角下智能厨电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
    马翔宇,胡伟峰
    2025, 7(2):52-6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7
    [摘要](14) [HTML](0) [PDF 5.43 M](32)
    摘要:
    针对智能厨电产品的场景化发展需求与家庭协同烹饪过程中情感需求日益增高的问题,通过情感化设计理论分析用户烹饪行为与情感需求,旨在探索多人协同视角下厨电产品使用体验优化的设计策略。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运用入户观察法、访谈法获取用户数据,对用户的协同烹饪行为进行分析,得到三类典型用户,总结不同类型用户的情感需求,构建了用户在参与协同烹饪时的两个典型场景。结合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从物理属性、交互属性、价值属性等三个方面提出设计模型与设计策略。为智能厨电产品在家庭厨房中多方协作的情境下提供了以用户情感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方法,有助于提升烹饪体验,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并为厨电产品在多人协同情境下的设计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设计思路。
    论湖湘传统家具造物设计的“生缘”观
    胡俊红,马燕卓
    2025, 7(2):68-7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9
    [摘要](17) [HTML](0) [PDF 2.61 M](34)
    摘要:
    湖湘传统家具是湖湘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缘”设计视野对其进行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其在设计和制作中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并呈现湖湘传统家具造物设计的非凡魅力,展现其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独特价值。通过设计因缘论的“生缘”维度,聚焦于家具设计的生态背景和生成环境,系统考察影响其风格多样性的各种因素,即天人合一的造物之理、地域影响的生缘之因和筑具同源的设计之脉。湖湘传统家具不仅在设计构思上独具匠心,融合了自然美学与人文情怀,而且在制作工艺上展现了精湛技艺与地域智慧。其“生缘”造物设计理念,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念,其在设计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彰显了湖湘人民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风险及规避对策研究
    吴磊,杨雨洁,邹其峰,盛芹芹
    2025, 7(1):69-7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8
    [摘要](3) [HTML](0) [PDF 5.52 M](68)
    摘要:
    随着老龄护理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隐私侵犯、偏见与歧视、自主权与责任等设计伦理问题不断凸显,老龄护理机器人的设计伦理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学术文献,对设计伦理与价值敏感设计、人工智能伦理与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进行文献回顾。深入探讨论述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的风险挑战和对老龄护理机器人的拟人化设计、交互方式、信任感等设计伦理要点。提出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的规避对策,对老龄护理机器人设计伦理的发展提出若干趋势建议。提倡以“科技向善”为研究根基,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老龄护理机器人的设计伦理体系,用于指导老龄护理机器人的设计实践和行业应用。
    中西文混排的动态海报设计中网格系统的叙事表达
    张涵婷,赵之昱
    2025, 7(2):76-8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10
    [摘要](10) [HTML](0) [PDF 28.19 M](37)
    摘要:
    随着全球化与屏显媒介的发展,中西文混排的动态海报成为信息传达的重要形式,针对这一背景,探究以网格系统为架构的中西文混排的动态海报设计的叙事表达。结合文献资料与案例分析,提出四种中西文混排动态海报的网格系统架构。从信息编排方法、媒介尺度、叙事逻辑和观看感受四方面入手,研究动态海报中网格系统的应用方法。结合设计实践,佐证和完善研究内容。当动态和屏显媒介先行时,提前制定适宜的网格系统都能令画面产生更强的视觉表现力,使动态海报的叙事与信息传递更加连贯。网格系统的应用结合声音、媒介和在场体验,能更好地发挥动态媒介的优势,使网格高效地服务于画面,实现文化叙事与视觉传达的相辅相成。
    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评价研究——以恩施街为例
    王采莲,周冠雄
    2025, 7(1):78-8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09
    [摘要](6) [HTML](0) [PDF 12.66 M](70)
    摘要:
    通过构建老工业区公共设施应用评价体系,明确设计中的重要影响指标,探究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提升策略,还原老工业区独特的工业风貌以吸引人们前来体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恩施街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原始资料逐级归纳以及译码分析,得出影响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的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涵盖4项价值准则、12项指标的设计评价模型,经过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值并进行影响性排序,最后提出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提升策略。基于扎根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设计评价模型可以助力提升老工业区公共设施设计品质,未来老工业区公共设施可以依据“基本点-亮点”的设计策略进行设计。
    欢迎扫码关注本公司旗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设计》两刊抖音平台“红智信文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