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图像叙事——数字视域下传统图式的当代转化和创意路径
    李成琨,许大海
    2024, 6(4):72-7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0
    [摘要](66) [HTML](0) [PDF 16.30 M](132)
    摘要:
    探讨传统图式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呈现方式和创新路径。传统图式作为华夏文明广泛使用和接受的视觉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历史文脉的见证,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媒质和载体。数字技术的进步,为传统图式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与传播路径。传统图式的内容通过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录入、存储、加工、提取,还可以通过动态交互、虚拟场景和智能生成等方式重新演绎。通过数字技术和工具运用,传统图式可以在保持其核心文化意义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和创新设计思维,从而形成新的视觉语言和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并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其独特的民族美学价值和含义。
    Circle社交网络系统衍生的社区互助模式探究
    黄浩,张华
    2024, 6(4):100-10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3
    [摘要](29) [HTML](0) [PDF 11.90 M](96)
    摘要:
    探究Circle社区网络系统衍生的社区互助模式并总结传统设计与协同创新设计对于协同设计者的职能要求。从多元主体、理念衍生与模式思辨三个层次梳理Circle服务系统流程及利益相关者,剖析Circle社区网络系统的设计模式。基于此,文章从行为认同、情感互动及体验价值三个层面建构了社区协同互助模式的设计策略,并进一步扩展出协同设计者的四条职能:思辨设计思维、跨学科知识体系、能级导向设计及协调创新。Circle社交网络系统衍生的社区协同互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和优化本土化社区的弹性和韧性,朝着更加有利于社会创新模式的方向不断发展。
    设计修辞的三种模式——中西日设计修辞模式比较
    代福平
    2022, 4(4):9-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4.002
    [摘要](1074) [HTML](0) [PDF 11.35 M](1173)
    摘要:
    说话和设计同属于创造世界的修辞活动。中西日的修辞学差异也体现在设计文化中。中西日三种设计修辞模式可以分别表述为:形式追随伦理、形式追随功能、形式追随感觉。“形式追随伦理”模式的特点是“以人和人的关系来决定物的形式”;“形式追随功能”模式的特点是“以人和物的关系来决定物的形式”;“形式追随感觉”模式的特点是“以人和自身人性的关系来决定物的形式”。这三种模式分别立足于善、真、美三个维度。当把它们还原到人的自由感受时,就实现了统一。
    海南黎族非遗技艺中的“物我之辩”在现代乡村民居设计中的功能延展性探析
    钟正男,张引
    2022, 4(1):52-58, 10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1.000
    [摘要](146) [HTML](0) [PDF 1.09 M](876)
    摘要:
    海南黎族非遗技艺的产生来自先民对外界环境、物我关系的长期实践与思考,是黎族先祖对环境的“本我”“自我”的辩证理解,在结合当下人居条件和使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地域人文内涵的“超我”表达。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海南黎族非遗技艺以乡村民居建筑为形式及功能载体,为黎族非遗技艺的当代转化提供现实存在的依据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功能化设计研究
    周洪涛,高坦昊
    2021, 3(3):57-64, 8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3.009
    [摘要](333) [HTML](0) [PDF 28.29 M](937)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公共艺术出现多样化的发展,中国上海公共艺术在城市微更新的浪潮下出现了独特的范式,即在功能引导下进入城市的微观生活,从楼道到街道,从社区到园区,居民、政府和设计师开辟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公共艺术的植入策略。从城镇化建设进程与在地居民接受度层面分析了国外城市公共艺术偏重“艺术性”与国内城市微更新公共艺术偏重“功能性”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城市微更新大背景下中国特色公共艺术的植入策略,即把握“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微妙平衡;发掘城市畸零地块的潜力;增进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运用短耗时且极易于理解的交互手段;与新兴技术和工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总结了城市公共艺术功能化设计给社会和居民带来的积极影响。
    CMF的功能性及设计应用
    左恒峰
    2020, 2(6):12-2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6.002
    [摘要](1600) [HTML](0) [PDF 8.77 M](2239)
    摘要:
    探讨在色彩、材料与(表面)工艺效果即CMF的创意设计实践中,充分发挥CMF的功能性,达到CMF的主观体验(包括感官、审美、情绪和意义方面的体验)和客观功效(CMF赋予产品与系统的功能)的最佳协调。这是设计师进行CMF设计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以便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性指导。通过文献研究、理论阐述和设计案例分析,对CMF常见的一些功能性问题,包括识别、自洁、吸音、变色、发光、抗菌、透气、磁性、生物医学等多种功能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和梳理。一般情形下,CMF的主观体验和客观功效需要同步兼顾,在产生可能的冲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对象确定优先权。CMF功能的区域化和梯度化以及多功能组合可以实现一材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CMF的设计往往有多种方案,不同的方案对于美学和功能两者的兼顾与协调程度,包括实现的方式和代价都不尽相同。最终,需要在感知与美学体验、实际功能效果两个方面,并结合其他的制约因素,诸如工艺难度、成本、环保等进行综合权衡。
    基于QFD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杨瑞婷,李亚军
    2020, 2(3):104-11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3.015
    [摘要](197) [HTML](0) [PDF 18.77 M](1037)
    摘要:
    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慢性病管理水平为研究目标,以提供社区卫生机构慢
    中国古代工艺礼器——长江三角洲地区玉璜形制分析
    毕倩茹,詹和平
    2020, 2(2):110-11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20
    [摘要](362) [HTML](0) [PDF 7.91 M](1207)
    摘要:
    玉璜,是我国东南地区最早发现的玉器,作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设计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目前学术界对玉璜的分析已深入到性别考古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首属长江三角洲地区玉璜的出土量最大。笔者在南京博物院实地考察,拍照记录,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从玉璜的起源、功能和时代演变等方面入手,以江苏地区玉璜的形制为突破口,对玉璜进行研究概述。
    直榫与穿插结构结合的多功能组装家具设计
    李娜,张乘风
    2020, 2(2):141-14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25
    [摘要](371) [HTML](0) [PDF 6.78 M](1443)
    摘要:
    在当前使用群体对家具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增加的同时,希望家具结构可以满足简洁明了、运输便利、组装方便等需求。基于社会市场需求,在家具拼装结构方面,采用将中国传统榫结构中的直榫结构与现代结构中的十字穿插组合结构结合的方法,利用结构横向与纵向的交织原理,以最少的材料实现家具承重能力的最大化,同时限定家具每个组成零件的尺寸、槽口、凹凸等细节位置。利用结构拼装组合的设计形式,在满足家具基本结构的同时,使各个结构交织穿插,实现家具的多功能要求,
    基于创新性的多功能屏风设计
    侯小莉,张乘风
    2020, 2(2):145-14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26
    [摘要](454) [HTML](0) [PDF 6.06 M](1376)
    摘要:
    屏风是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承,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趣及需求都发生了改变,屏风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如何使屏风的设计迎合现代审美需求,以及如何实现屏风的多功能创新设计,也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屏风展开创新设计。在结构方面,将传统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引入其中;而在功能方面,将置物与展示等功能融合。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屏风创新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创新设计,不仅增强了屏风结构的稳定性,满足了人们多变的需求,而且易于拆卸和运输,迎合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屏风的多功能设计,不仅可以从结构和功能方面进行,而且可以从材料等方面切入。当然,这些都要坚持以创新性、安全性、装饰性为原则,并且兼顾人性化。
    • 首 页
    • 上一页
    • 1
    • 末 页
    • 共10篇文献
    • 跳转到
    • Go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