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汉服文化与汉服产业发展
    吕钊,马艳辉
    2024, 6(3):48-5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3.007
    [摘要](133) [HTML](0) [PDF 12.47 M](126)
    摘要:
    近年来汉服文化备受关注,汉服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也暴露出误读汉服文化、汉服的创新设计及应用良莠不齐和汉服产业发展趋势方向不清等问题。探讨汉服的发展历程及美学,明晰汉服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调研分析当下汉服热潮的原因及汉服产业的现状与特点,重点梳理汉服产业现阶段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理清汉服产业的发展趋势。力求推进现阶段汉服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
    AIGC视域下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研究——以宋代生色花为例
    陈彦博,王昱然,李建亮
    2024, 6(4):63-7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9
    [摘要](47) [HTML](0) [PDF 14.79 M](105)
    摘要:
    宋代生色花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代表,是现代图案设计创新的重要来源,但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宋代生色花纹样的创新仍存在明显问题,AIGC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纹样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希望根据当下的AIGC工具构建完整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基于Stable Diffusion的高效生成框架,建构技术实施的具体步骤,从原始图案的数字化处理到风格迁移的应用,再到最终实体产品的生成,每个环节都遵循既定的工作流,确保最终产品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经典美感,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展示宋代生色花审美形式在现代纹样设计中应用的全新可能,不仅为宋代生色花纹样的现代化转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思路,而且对其他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也提供了策略指导和技术支持。
    文化资本视域下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潘星辰,朱子兴,石砚朴
    2024, 6(6):76-8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6.011
    [摘要](0) [HTML](0) [PDF 1.78 M](2)
    摘要:
    为了解决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停滞的问题,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非遗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发展路径。通过将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资本,为非遗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文化资本理论与非遗文化产业的关系,探究文化资本视域下非遗文化资本构成,探讨市场经济下非遗文化产业的资本运营及面临的挑战,并构建非遗文化产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对文化资本视域下非遗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围绕文创设计、数字技术、服务设计三个维度展开的多通道发展路径,为后续非遗文化提供了新的活力。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以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学院建设为例
    吕正伟
    2024, 6(3):98-10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3.013
    [摘要](13) [HTML](0) [PDF 5.52 M](121)
    摘要:
    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新办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满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目标。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学院以优质专业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引企入校共建全产业链教学工厂,建立真实场景与生产系统,打造产学研竞用一体化实体运行载体。学院重点突出科教融汇和成果转化,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实践,学院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并形成了工业设计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在市域内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得到应用和推广,为重庆建设全球“设计之都”提供人才支撑。
    聚能焕新——浅谈产业新城公共艺术发展的创新路径
    冯祖光,郭青
    2023, 5(2):58-6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2.009
    [摘要](495) [HTML](0) [PDF 4.60 M](742)
    摘要:
    产业新城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是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在产业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最能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既发挥着公共文化体系中基础设施的作用,也从不同维度见证着区域特色文化的形成乃至成熟。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新城的发展特征,梳理分析公共艺术建设的价值指向和目标构成,提出依靠公共艺术聚合新城文化品牌发展势能,优化提升“城市信息场域”的发展理念,并结合典型案例从项目类型、载体形式、运行机制、传播效能等方面,梳理分析公共艺术赋能产业和文化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文化资本视域下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潘星辰,朱子兴,石砚朴
    2023, 5(6):76-8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6.011
    [摘要](166) [HTML](0) [PDF 8.61 M](490)
    摘要:
    为了解决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停滞的问题,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非遗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发展路径。通过将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资本,为非遗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文化资本理论与非遗文化产业的关系,探究文化资本视域下非遗文化资本构成,探讨市场经济下非遗文化产业的资本运营及面临的挑战,并构建非遗文化产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对文化资本视域下非遗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围绕文创设计、数字技术、服务设计三个维度展开的多通道发展路径,为后续非遗文化提供了新的活力。
    1949—2021年中国设计发展回顾与展望
    王敏
    2022, 4(2):11-22, 2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2.004
    [摘要](537) [HTML](0) [PDF 1.53 M](2096)
    摘要:
    对1949—2021年期间中国设计伴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引导进行总体回顾,通过文献考证与数据分析的方式,对3个主要阶段的设计成就和变化进行梳理。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中国设计在70余年里的学习借鉴、自主探索、产业融合、社会贡献和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进行发掘整理,尤其关注不同经济模式下设计的特点。意义在于立足中国本土设计问题和情境,加强理论研究与探讨,不断提升交叉学科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活力,并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创新服务。
    产业振兴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
    张国良,邵国良
    2022, 4(2):65-7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2.011
    [摘要](240) [HTML](0) [PDF 25.34 M](734)
    摘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正广泛开展多规合一下实用型村庄规划的编制,在“保护优先、集约节约”的原则下,精准可行的村庄产业发展路径直接关系到村庄规划的实用、管用、好用。因此在编制村庄规划前,必须先厘清乡村在未来发展中的产业发展方向,并通过“找短板—补短板—落空间—精实施”的发展思路,构建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用好 “刚性管控+弹性引导”的用地政策,用活共建共享的经营模式及外强引入、内增培优的人才保障制度来保证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设计政策研究在中国——一项基于文本分析的学术史回顾
    祝帅,张萌秋
    2021, 3(1):1-1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1.001
    [摘要](392) [HTML](0) [PDF 9.83 M](1952)
    摘要: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设计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对设计政策中的中外设计产业比较、设计监管和设计治理、设计制度史三个方面的分析及研究,认为我国的设计政策研究在理论方面应加强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理论指导;在研究方法层面,本文提出应加强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历史研究中的概念史方法和制度史方法等多方位的应用;在研究视野方面,设计政策应树立一种全球史观,注重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在理论、方法和历史观上实现新的拓展,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主体性的设计政策研究。
    “本土广告公司”的兴起与衰微——中国广告产业宏观制度变迁的文化表征
    石晨旭,李思闽
    2021, 3(4):12-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4.003
    [摘要](369) [HTML](0) [PDF 755.32 K](1205)
    摘要:
    在当代中国广告史研究中,“本土广告公司”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研究对象。在中国当代广告产业的发展历史中,它曾扮演了与外资公司分庭抗礼的角色,是中国广告生产制作与文化竞争的重要力量。本文希望超越案例层面的广告文本分析,结合文化研究与产业研究的视角,将“本土广告公司”这一概念视为广告产业变迁的文化表征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发展历史的回顾,阐述“本土广告公司”这一概念的兴起与衰微的过程,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国广告产业宏观制度的变迁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启示。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