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艺术创作与阐释中的现象学态度——围绕毕业创作《院》《野》《树》《泳》的一次对话
    燕隆艺,代福平
    2023, 5(5):32-4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6
    [摘要](466) [HTML](0) [PDF 15.47 M](610)
    摘要:
    以燕隆艺的毕业创作《院》《野》《树》《泳》系列版画为主题展开对话,对话双方以现象学的态度,将作品和解释都还原到感觉本身。在对感觉的描述中,艺术创作的秘密就展示出来了,眼与心、词与物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创作者在这一组版画作品中,打破技法的界限,以诡异的视觉逻辑逼近准确的感觉。在作品的阐释中,则用语词追逐着同样的感觉,从而使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彼此平行而又互相支持,感觉的造型得以诞生。这样的创作和写作实际上是在现象学层次上进行的,即悬置观念,为感觉留下地盘。由于信任和放任感觉,作者在创作和阐释过程中的每次挑战,都是感觉的发现和确认,苦恼同时就是喜悦。此次对话以笔谈形式完成,是一次思辨与感觉的较量,最后赢了的是感觉。当然思辨也没输,当它承认感觉赢了的同时,它也赢了。
    1949—2021年中国设计发展回顾与展望
    王敏
    2022, 4(2):11-22, 2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2.004
    [摘要](535) [HTML](0) [PDF 1.53 M](2093)
    摘要:
    对1949—2021年期间中国设计伴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引导进行总体回顾,通过文献考证与数据分析的方式,对3个主要阶段的设计成就和变化进行梳理。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中国设计在70余年里的学习借鉴、自主探索、产业融合、社会贡献和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进行发掘整理,尤其关注不同经济模式下设计的特点。意义在于立足中国本土设计问题和情境,加强理论研究与探讨,不断提升交叉学科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活力,并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创新服务。
    基于期刊文献的近五年中国设计学研究综述
    陈月华,彭慕星
    2021, 3(1):11-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1.002
    [摘要](426) [HTML](0) [PDF 9.29 M](1886)
    摘要:
    2011年设计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在这十年之间,中国设计学研究飞速发展,但仍存在学科界定不明确、研究对象范式混乱等问题。本文筛选近五年内国内期刊文献,对国内设计史、设计理论及设计批评三个大方向的设计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未来中国设计学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基于文化自信的非遗与文创研究综述
    徐鸣,马晓昱
    2020, 2(6):1-1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6.001
    [摘要](1045) [HTML](0) [PDF 2.17 M](1509)
    摘要:
    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各界探讨的热点,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各领域角度参与进非遗与创新的讨论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大大拓展了我国非遗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但是,由于少有学者对其研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致使非遗现阶段传承与创新开发的规划模式,以及各学科参与非遗与创新研究的侧重点未能系统化呈现。基于此,应当首先梳理非遗及其传承创新工作的诞生起源;其次从“原生态”和“活态”这两条非遗传承研究思路出发,重点对我国非遗保护和开发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非遗的刻录保存和融汇创新两者并行不悖;最终探索出只有坚持走“守真+创新”的非遗传承开发模式,才能更好传承非遗文化精神,创新非遗表现形式,进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
    • 首 页
    • 上一页
    • 1
    • 末 页
    • 共4篇文献
    • 跳转到
    • Go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