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乡村振兴下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赵一鸣,姜晓微
    2024, 6(2):101-11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2.012
    [摘要](141) [HTML](0) [PDF 19.94 M](160)
    摘要:
    从设计学角度探索乡村振兴政策下乡镇本土文化对塑造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的重要作用,探究古乡镇文化提取方法,以及其在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农安镇视觉形象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从辽代黄龙府文化入手,通过图形、色彩、文字提取方法,对农安镇辽代文化进行提炼归纳并应用于农安镇视觉形象设计中,尝试在辽代文化传承与农安镇视觉形象创新之间探索一条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辽代文化为塑造农安镇视觉形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觉要素,对于提升乡镇形象识别度,展现乡镇历史文化、内在精神、民俗风情,以及提高乡镇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依托本土文化塑造古乡镇视觉形象是古乡镇在当前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对于实现古乡镇发展及本土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乡村生态振兴的奔牛古镇老街更新设计研究
    陈凯莉,汪瑞霞
    2023, 5(2):97-10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2.014
    [摘要](239) [HTML](0) [PDF 6.60 M](831)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以生态发展为主要突破口,将乡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促进乡村整体协调发展。以奔牛老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和生态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发掘奔牛老街生态空间与地域人文的内在联系。同时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原则出发,以自然生态维度、经济生态维度、社会生态维度、文化生态维度和精神生态维度的五个维度进行生态空间更新;五个维度形成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五大子系统,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村镇生态系统。对传统生态进行系统地探索,从而更好地开发传统生态文化,实现奔牛老街传统生态资源价值的转化,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另一种思考角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策略研究——以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为例
    张志平,胡书可
    2022, 4(5):45-5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5.007
    [摘要](621) [HTML](0) [PDF 3.41 M](835)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与发展越发紧迫与重要。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为例,针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在人居环境改善发展方面简单粗暴式、片面式和不顾及当地实际情况等问题,通过对姚西村进行田野考察、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挖掘姚西村人居环境现状,以村情为依据,提出修复绿地生态环境系统、健全社会环境系统、优化三生空间环境系统,发挥主体责任,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四项转型策略,为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数字化赋能艺术振兴乡村的路径探索——以宁海县“浙里艺术村”为例
    葛民越,储玲琴,王淼
    2022, 4(2):49-5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2.009
    [摘要](1017) [HTML](0) [PDF 8.18 M](1376)
    摘要: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产业振兴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
    张国良,邵国良
    2022, 4(2):65-7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2.011
    [摘要](240) [HTML](0) [PDF 25.34 M](730)
    摘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正广泛开展多规合一下实用型村庄规划的编制,在“保护优先、集约节约”的原则下,精准可行的村庄产业发展路径直接关系到村庄规划的实用、管用、好用。因此在编制村庄规划前,必须先厘清乡村在未来发展中的产业发展方向,并通过“找短板—补短板—落空间—精实施”的发展思路,构建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用好 “刚性管控+弹性引导”的用地政策,用活共建共享的经营模式及外强引入、内增培优的人才保障制度来保证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中国乡建同质化危机视野下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赵斌,吴文治,陆佳顺,汪瑞霞
    2022, 4(1):66-7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1.000
    [摘要](226) [HTML](0) [PDF 25.83 M](870)
    摘要: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建筑设计的发展也近20年,现已面临着同质化危机。文中基于CNKI和WOS对中国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溯源近20年中国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研究的进程。对国内同质化严重的现实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借助上海金山区花儿会青创中心的设计方案,提出新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在地性文化表征,也需要合时宜的新形式,才可为乡村设计出持续的、活态的、具有吸引力的大好“风景”。
    基于共生理念的桐庐县荻浦村人居环境改造策略研究
    马羽倩,林鸿
    2022, 4(6):73-8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10
    [摘要](614) [HTML](0) [PDF 21.93 M](735)
    摘要: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耕地面积辽阔,农业人口众多,一直以来乡村问题就成为了社会进程中关注的重心。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但随着乡村重心向城市的倾靠,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照搬城市元素,导致乡村特有传统文化和物质文明逐渐凋敝,人居环境未得到良好的改善,反而致使人与环境形成割裂局面,无法达成和谐共生,还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说明现阶段我们对于传统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策略的认识还较为肤浅,亟需人们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桐庐县荻浦村的成功转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和谐共生理念下,提取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对原有乡村面貌和风俗文化造成破坏的“共生”设计策略,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终目的和美好局面。
    百年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的文脉变迁与当代建构
    汪瑞霞,何疏悦
    2022, 4(4):101-11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4.014
    [摘要](231) [HTML](0) [PDF 14.69 M](724)
    摘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各种现代思潮的影响和对现代化的激进追求下,中国乡土社会的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也逐步受到冲击,导致“三农问题”集中爆发,“乡村建设”在20世纪初危机深重的中国本土孕育而生。如何从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渊源来认识和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建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和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系统”成为当前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研究议题。回溯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百年变迁演进过程,阐释乡建文化景观与乡村振兴国家记忆“融合共生”的映射机制;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五大目标要求,提出当代乡村乡建文化景观设计的“145”系统构架,并结合影响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三大要素,创建“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境”“五生融合”的共生机制,完成由传统“设计造物”向“融合共生”文化景观系统的转换与提升,最终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京长城文化带沿线堡寨村落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朱荔丽,庞涛
    2020, 2(5):52-5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8
    [摘要](474) [HTML](0) [PDF 1.10 M](1308)
    摘要:
    北京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长城主体建筑的保护工作已日趋完善,但沿线村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出于保护传统、振兴乡村的目的,长城文化带沿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旅游及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极具现实紧迫性。通过对长城文化带沿线堡寨村落遗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社会设计理念,总结出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一是论述如何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人民的审美现状、国际的流行趋势等现代元素注入村落文创产品开发中;二是论述如何将提炼后的村落民俗传统元素,注入文创产品创作、民俗产品包装、村落品牌形象中。通过系统化开发,让隐居长城脚下的传统文化重返“日用之道”,走进当代生活,设计师参与沿线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不仅见长城,还可见人、见生活、见历史。
    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品乡村民宿发展路径
    吴燕芬,杨林
    2020, 2(1):64-6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1.012
    [摘要](425) [HTML](0) [PDF 6.05 M](1157)
    摘要:
    解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精品乡村民宿发展的影响,探析精品乡村民宿的发展前景及趋势,使精品乡村民宿的发展路径更清晰,进而能更精准地指导、促进民宿产业的发展,提升精品乡村民宿的居住体验。从精品乡村民宿的概念、发展历程出发,通过个案研究法和功能分析法,分析出精品乡村民宿发展中的不足,总结其发展路径。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乡村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一方面,能促进乡村战略的实施,助力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