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服务设计的四个层次:交互、功能、组织创新与社会转型——以农业食物系统为例
    钟芳,刘新
    2024, 6(2):10-2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2.002
    [摘要](227) [HTML](0) [PDF 21.46 M](268)
    摘要:
    随着我国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专业设计机构将其视为创新的方向。然而,服务设计在产业中的运用与服务设计的教育研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将服务设计分为微观层面的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中观层面向内的功能设计与向外的组织创新设计,以及宏观层面的,以改变服务组织所处环境为目标的社会转型设计。以农业食物系统中服务设计的现状为例,旨在对服务设计在这一具体领域中的四个层次上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基于QFD和SEM的老年人慕课交互设计研究
    万雪君,李永锋
    2024, 6(5):102-11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5.012
    [摘要](0) [HTML](0) [PDF 11.27 M](0)
    摘要:
    提升老年人使用慕课的交互体验。提出基于质量功能展开和结构方程模型的老年人慕课交互设计研究方法。首先是用户需求分析,获取用户需求,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到每项用户需求权重;其次是质量功能展开分析,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获取用户需求与设计要求的关系分数,构建“用户需求—设计要求”质量屋;最后,确定设计要求的优先级,根据设计要求的优先级制定设计策略,并对结果进行验证。以“中医养生知识”慕课的交互设计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对用户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系统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
    基于关怀理论的适老化产品设计研究
    汪颖,黄利媛,董春阳
    2023, 5(4):73-8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4.010
    [摘要](626) [HTML](0) [PDF 3.82 M](1680)
    摘要:
    基于关怀理论探究适老化产品设计策略,改善科技数字化生活背景下老年群体的产品体验感。在关怀理论的视角下,从基于需求满足的关怀设计、增强互动反馈的关怀设计及基于情感回忆的关怀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探索适老化产品设计策略,优化老年群体与产品的人机交互绩效,为适老化产品设计提供高效且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基于关怀理论的适老化产品设计研究能够让人们更加聚焦于解决老年群体特有的问题,从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需求出发,发掘更深层次的用户体验,让老年群体更好地拥抱科技产品。同时,研究所提出的产品设计策略,将为面向适老化的产品交互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让设计从业人员能够为更好地实现老年群体自然轻松的产品交互体验做出努力。
    互动仪式链传播场景中的乡村新闻游戏交互设计研究
    司峥鸣,丁宇
    2022, 4(5):15-22, 2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5.003
    [摘要](724) [HTML](0) [PDF 9.06 M](913)
    摘要:
    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互动仪式链传播场景视域下,应用新闻游戏进行数字文化产品设计实践,以新叙事方式讲好乡村故事,创新地域文化传播形式,打造乡村IP沉浸式体验,提升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影响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方法 使用HTML5技术作为信息传播新介质,进行新闻游戏《湘西故事》交互设计,以H5网页形式多终端、多平台实现链式、网状参与互动体验传播。结论 实现面向乡村传播的新闻游戏《湘西故事》交互设计,通过“讲故事”的策略重构新闻内容生产方式,改变单向度、缺乏互动反馈的传统新闻分发模式,以“去中心化”打破文化传播隔阂,搭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助农媒介平台,构建新型乡村传播互动仪式链。
    扁平化时代风格的族群演进:2013——2020 年
    张野,李星星,冉麒麟
    2022, 4(5):56-6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5.009
    [摘要](727) [HTML](0) [PDF 13.90 M](710)
    摘要:
    目的探索扁平化时代下中国移动端界面的风格旅群演进情况,描绘了2013- 2020年间主流界面风格的发展全 貌及其演进机制。方法从扇平化风格三源头的关系辨析出发梳理了扇平化时代到来后20余种主流设计风格的成因、特征、分类、流变和相互关系,并沿着3条演进脉絡展开论证:第一,“伪扇平”时代经历了“选择适应期"“视效丰富期"和“质料表达期”3个阶段,其新生风格主要源于突破“扇平面本体”的设计规则限定;第二,基于扁平化风格要素,衍生出“复古初期特征”及“表达技法仿拟”2个风格组团;第三,新复古主义风格则平行架空于磨平化之上,与肩平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上述风格发展遵循扁平化与报物化矛盾统一的底层逻辑,并呈现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特征。结论风格演进的内因受社会观念与申美异化驱动,外因则与传播媒介发展有关。未来基于碎片化“风格模因”的合成风格流行将是一大趋势,公众将成为新风格的创造主体。
    基于智慧课堂的 STEM教育产品设计
    鲁艺,刘键,张印帅,王晓烨
    2021, 3(1):19-2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1.003
    [摘要](795) [HTML](0) [PDF 12.37 M](1221)
    摘要:
    为响应国家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智慧教育的政策,加速中小学 STEM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围绕 STEM教育教学发展目标,检索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索发展现状。运用案例分析、使用场景、问卷分析等方法,分析 STEM教育产品的功能形态特征,总结在智慧课堂中的相关用户需求与数据。通过对智慧课堂 STEM课程的需求提取,最终设计开发一套基于实体交互的模块化、情感化智能机器人产品 “AMIGO”,该智能机器人产品由十余种传感器、电子元件和主板组成,同时结合了在线编程课程内容中的多人竞赛与合作功能。
    以受众思维和媒介观念强化创作——基于接受之维的交互艺术创作研究
    马晓娜
    2021, 3(1):26-3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1.004
    [摘要](483) [HTML](0) [PDF 7.92 M](1473)
    摘要:
    互动媒体驱动艺术的创作内容、艺术形式发生变革,由此引发新的观众接受方式。交互艺术的观众接受现象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审美的特点,本文基于此对交互艺术创作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交互艺术的受众接受现象及接受视野等问题,阐释交互艺术的文本召唤结构与受众从观望走向参与的接受路径,阐明受众思维和媒介观念在相关设计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基于态势感知要素的心智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郭玉宋,宫晓东,陈旺
    2020, 2(5):1-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1
    [摘要](1124) [HTML](0) [PDF 5.69 M](2983)
    摘要:
    复杂信息系统具有执行任务难度高、态势环境多变、信息结构复杂等特点,从设计的视角出发,使用户具备持续且高效的态势感知能力是人机交互设计的关键目标之一。针对复杂信息界面探索基于态势感知要素的用户心智模型构建方法,以指导人机交互设计。以心智模型理论为基础,引入态势感知理论,以远程操控无人车路径规划任务为例,提取出完成任务所需的态势感知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用户心智模型的构建方法。基于态势感知要素的用户心智模型构建方法,可提升界面信息呈现、交互方式与用户心智模型的匹配程度,从而提升用户的持续性态势感知能力,为复杂信息系统界面交互设计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持。
    环境设计中的人工智能视角
    季峰
    2020, 2(1):22-2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1.004
    [摘要](1277) [HTML](0) [PDF 4.71 M](2230)
    摘要:
    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的工具、方法、表达,以及设计内容的扩充、设计语言的丰富性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变革。本文从环境设计中的人工智能视角出发,探讨了在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革命性变化。对环境设计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在应用环境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从设计手段到设计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从互动能力、虚拟能力,到大数据的整合等,都是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能力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艺术设计从业者在应对这样的变革时,应建立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数据化的设计活动体系及更加宽泛的设计理论体系。
    强时效性作战系统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孙涛,巢育龙,凌小东,罗军,杨建勋
    2020, 2(5):24-3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4
    [摘要](289) [HTML](0) [PDF 8.90 M](1636)
    摘要:
    针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对于强时效性作战系统作战使用效能的重要性,以及对某类典型作战系统信息可视化设计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对如何突破基于主观经验的传统粗放式设计方法,将信息量大、信息表征复杂的作战系统高维数据最优地组织与呈现,提高作战人员的认知和使用效率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定场景的作战任务流开展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全新理论,通过结合实例,给出了基于观察任务特征、频度因子和权重因子等开展信息架构设计、界面布局设计的方法,以及结合认知科学理论开展作战数据图形化设计的方法。以任务特征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强时效性作战信息系统的作战使用效能,并可为各类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和信息可视化设计所广泛借鉴和采用。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