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科技赋能 文化叙事——亚运美学的国家形象视觉传播
    成朝晖,张岭昱
    2025, 7(1):122-13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4
    [摘要](1) [HTML](0) [PDF 6.87 M](20)
    摘要: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通过科技赋能和文化叙事,实现基于亚运美学的国家形象视觉传播。通过分析科技赋能的数字亚运跨维度文化叙事的内涵与形式,探讨了科技赋能与亚运文化叙事的融合与交互、跨文化的传达与传播以及超时空性。进一步阐释了杭州亚运会从体育精神到视觉传播的动态视频营造文化景观,从城市特质到色光演绎的数字营造夜景展示景观,从虚拟互动到智能服务的智慧赛事亚运体验景观,以及从亚运美学到国家形象的多维体验公共艺术景观。通过数字科技、智能多维的设计呈现,推动文化叙事的视觉传播,赋能亚运美学形象的创新与升级,助力中国文化身份塑造,也为大型国际赛事的视觉传播提供了些许可参考的经验。
    “美美与共”:探赜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当代传播价值
    张犇,张知临
    2023, 5(4):1-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4.001
    [摘要](267) [HTML](0) [PDF 802.97 K](639)
    摘要:
    从构建中国特色的实际理论创新的需求出发,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当代传播价值。基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生成范式,探讨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对时空转化、社会转型、主体转变三者的适应途径,为发挥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当代文化传播要求构建理论基础。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蕴涵三大维度,六种价值,不仅是打造文化“当代性”的需要,更能为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发挥出应有之力。在构建新时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势之中,“在场性”价值显著。
    湘西苗银锻制技艺数字交互虚拟仿真设计
    周娉,石佳琦
    2023, 5(4):66-7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4.009
    [摘要](200) [HTML](0) [PDF 4.87 M](704)
    摘要: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湘西苗银锻制技艺大众化传承的数字发展新路径,思索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新道路。通过总结湘西苗银锻制技艺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危机,提出虚拟仿真技术带来的传承思路优势,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苗银锻制工具及工艺流程,使用Unity 3D技术搭建苗银锻制技艺数字交互式展厅,并借助互联网进行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播。湘西苗银锻制技艺数字交互虚拟仿真设计突破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时空局限性,在丰富苗银锻制技艺记录形式、拓宽技艺传播渠道及扩大技艺传承群体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在大众意识层面的延伸,促进文化互动,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知识可视化在中医科普方向下的设计策略研究
    林璐婷,王瑾
    2023, 5(1):73-8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1.012
    [摘要](232) [HTML](0) [PDF 9.07 M](864)
    摘要:
    针对我国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设计的现存问题,探究更具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提升中医知识在非医学背景普通民众中的认知度,指导大众健康生活并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多角度论证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设计研究必要性,结合具体史料缕清发展脉络并总结历史特点,为后续设计策略研究提供参考,进行大量实地调研以分析发展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指出现存问题,最后结合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并分析案例,以引出四大设计策略。四大设计策略有助于增强中医知识在非医学背景普通民众中的科普效果。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设计应做到简洁、权威、准确,具有针对性;不得忽视层级秩序与视觉流向的重要性;应注重融入创新思维以提高民众记忆留存率;还需协调整体风格,和谐中揉入适度变化,应以发展的眼光积极探索技术媒介带给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的可能性。
    互动仪式链传播场景中的乡村新闻游戏交互设计研究
    司峥鸣,丁宇
    2022, 4(5):15-22, 2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5.003
    [摘要](724) [HTML](0) [PDF 9.06 M](913)
    摘要:
    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互动仪式链传播场景视域下,应用新闻游戏进行数字文化产品设计实践,以新叙事方式讲好乡村故事,创新地域文化传播形式,打造乡村IP沉浸式体验,提升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影响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方法 使用HTML5技术作为信息传播新介质,进行新闻游戏《湘西故事》交互设计,以H5网页形式多终端、多平台实现链式、网状参与互动体验传播。结论 实现面向乡村传播的新闻游戏《湘西故事》交互设计,通过“讲故事”的策略重构新闻内容生产方式,改变单向度、缺乏互动反馈的传统新闻分发模式,以“去中心化”打破文化传播隔阂,搭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助农媒介平台,构建新型乡村传播互动仪式链。
    文创产品的信息传播与感知差异性研究——以青年群体的视角为例
    钱凤德,沈航,张佳煜
    2022, 4(1):85-8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1.000
    [摘要](490) [HTML](0) [PDF 874.56 K](905)
    摘要:
    为探析普通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感性认知差异,从消费末端探究文创产品开发的基本依据。在以往研究和专家深度访谈基础上建构了青年群体对文创产品感性认知的基本框架,具体表现在基本信息、产品特征与使用方法三个方面,在每个层面采用两个变量对其进行解释并形成最终量表。以一个经典文创产品“书灯”(Lumio)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同步的深度访谈系统收集用户反馈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0的独立样本T检定模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对青年群体而言,性别因素导致对文创产品的感性认知差异主要集中在产品特征和使用方法上;专业背景因素导致的感性认知差异主要集中在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上;而产品的IP辨识度因素并没有在青年群体中带来对文创产品的感性认知差异。
    全程创意生产观下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研究
    向勇,白晓晴
    2021, 3(4):5-1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4.002
    [摘要](456) [HTML](0) [PDF 802.34 K](1828)
    摘要:
    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在多元化媒介平台中发挥着激活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全程创意生产观视角出发,设计与传播可以作为文创产品意义生发一体两翼的生命全程。基于三元传播模式的符号学分析框架,当前那些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的开发经历了文化故事的创意编码、创意生产的融媒体创新以及文创IP的体系构建等三重路径,最终激发文化创意在文创产品生产端、传播端和消费端的价值转化。
    基于海洋文化传播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
    汪沙娜
    2021, 3(4):73-7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4.013
    [摘要](453) [HTML](0) [PDF 5.42 M](1273)
    摘要:
    为解决目前我国儿童海洋文化教育意识薄弱的现状,通过对儿童海洋文化教育现状及儿童对游乐设施心理特征的分析,探索海洋文化元素在儿童具体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海洋文化元素的传播。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与情景导向为设计的海洋文化元素提取方法。通过对渔民耕海劳作的用户行为分析和对渔民出海行为的情景展示,提取相关海洋元素。以儿童游乐设施为例,分析其儿童游乐设施的用户行为和情景需求地图,结合提取的元素展开实例设计。将该方法提取的海洋文化元素应用于儿童游乐设施中,为海洋文化元素的传播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小培养儿童了解海洋知识,有效地实现海洋文化元素的传播,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
    抖音短视频音乐传播可视化设计研究
    金玥,王家福
    2021, 3(1):104-11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1.015
    [摘要](607) [HTML](0) [PDF 10.64 M](976)
    摘要:
    随着短视频媒体形态的发展以及大众娱乐方式的变革,短视频在音乐大众化传播领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竖屏独特的视频形态增添了很多新的商业变现途径,也让商业产品的宣发竞争愈发激烈,对于竖屏的视频传播可视化设计需求日渐凸显。本文以音乐类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对其音乐可视化传播活动及价值进行分析解读,找到音乐可视化特定要素,进行短视频再设计。通过分析竖屏视频快速发展的成因、手机用户信息需求和使用习惯等,分别从音乐可视化概念的特点、优势、设计要素及传播美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尝试将音乐审美与短视频视觉表达手段相结合,以展示“视听结合”的多元艺术表现形式,进而研究听觉与视觉语言之间的关联和转换。研究发现自媒体带动了电子媒介人的崛起,从电子媒介人的基本概念出发,认识到电子媒介人是该媒介社会中的传播主体,进一步理解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 APP带来的“人人皆创作者”的自媒体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抖音”等短视频 APP的音乐可视化发展。
    当代室内环境生态评估与生态审美价值观的传播
    华亦雄,周浩明
    2020, 2(3):35-4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3.004
    [摘要](661) [HTML](0) [PDF 12.43 M](1478)
    摘要:
    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当前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期,如何有效地提升民众的生态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生态审美意识传播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国内外主流的室内环境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前后变化,总结当前室内环境生态评估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特征;从指标体系的变化中分析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渗透方式,探讨当代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传播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实验设定针对室内传统营造技艺应用的评估工具,并且在评估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展示传播的模式与效用,通过评估反馈再一次验证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正向传播作用。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