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聚能焕新——浅谈产业新城公共艺术发展的创新路径
    冯祖光,郭青
    2023, 5(2):58-6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2.009
    [摘要](495) [HTML](0) [PDF 4.60 M](741)
    摘要:
    产业新城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是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在产业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最能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既发挥着公共文化体系中基础设施的作用,也从不同维度见证着区域特色文化的形成乃至成熟。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新城的发展特征,梳理分析公共艺术建设的价值指向和目标构成,提出依靠公共艺术聚合新城文化品牌发展势能,优化提升“城市信息场域”的发展理念,并结合典型案例从项目类型、载体形式、运行机制、传播效能等方面,梳理分析公共艺术赋能产业和文化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校园招聘及人才培养系统共融的困境与对策
    鲁思言,洪欣悦,徐伟
    2023, 5(1):67-7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1.011
    [摘要](524) [HTML](0) [PDF 8.35 M](755)
    摘要:
    在如今开放共享的数字时代,构建数字化信息生态链平台不仅有助于突破高校建设人才培养系统、企业战略发展、学生规划目标的瓶颈,更能够有效且有力地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建、共享、共生。同时借助数字化信息生态链平台能够帮助大学生与高校、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促使大学生快速内化平台信息成果,从而清晰地选择专业学习方向,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就业成功率。本文通过运用人才培养和校园招聘生态链共融的理论构建数字化信息生态链平台,以解决目前校园招聘和人才培养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具体将信息生态链平台落实和实践进行分析和阐述。数字化信息生态链平台是实现人才培养和校园招聘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特色的高校、企业、大学生能够紧密相扣、合作互助促进平台信息的良性流转与循环真正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高校和企业的建设合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文创产品的信息传播与感知差异性研究——以青年群体的视角为例
    钱凤德,沈航,张佳煜
    2022, 4(1):85-8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1.000
    [摘要](490) [HTML](0) [PDF 874.56 K](904)
    摘要:
    为探析普通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感性认知差异,从消费末端探究文创产品开发的基本依据。在以往研究和专家深度访谈基础上建构了青年群体对文创产品感性认知的基本框架,具体表现在基本信息、产品特征与使用方法三个方面,在每个层面采用两个变量对其进行解释并形成最终量表。以一个经典文创产品“书灯”(Lumio)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同步的深度访谈系统收集用户反馈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0的独立样本T检定模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对青年群体而言,性别因素导致对文创产品的感性认知差异主要集中在产品特征和使用方法上;专业背景因素导致的感性认知差异主要集中在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上;而产品的IP辨识度因素并没有在青年群体中带来对文创产品的感性认知差异。
    基于视觉生理反应指标的工业系统人机界面出错因子提取研究
    吴晓莉,唐开元,晏彪
    2020, 2(5):17-2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3
    [摘要](333) [HTML](0) [PDF 1.68 M](1243)
    摘要:
    为了降低用户在操作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界面的认知负荷,降低用户在操作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过程中的出错率,进行眼动追踪实验。实验以核电厂监控任务界面为样本,运用凝视与扫视生理反应指标,对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界面的信息特征布局进行探究。基于对实验数据的结果分析得出,用户在数字化仪控系统交互界面视觉认知过程中,会产生信息疏漏、误读/误判等出错因子,并通过提取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出错因子,为数字化仪控界面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基于设计认知过程中出错因子的交互界面设计对减少任务的出错率和提升交互界面的认知绩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强时效性作战系统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孙涛,巢育龙,凌小东,罗军,杨建勋
    2020, 2(5):24-3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4
    [摘要](289) [HTML](0) [PDF 8.90 M](1635)
    摘要:
    针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对于强时效性作战系统作战使用效能的重要性,以及对某类典型作战系统信息可视化设计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对如何突破基于主观经验的传统粗放式设计方法,将信息量大、信息表征复杂的作战系统高维数据最优地组织与呈现,提高作战人员的认知和使用效率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定场景的作战任务流开展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全新理论,通过结合实例,给出了基于观察任务特征、频度因子和权重因子等开展信息架构设计、界面布局设计的方法,以及结合认知科学理论开展作战数据图形化设计的方法。以任务特征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强时效性作战信息系统的作战使用效能,并可为各类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和信息可视化设计所广泛借鉴和采用。
    基于地理信息的疫情可视化设计探讨——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地图》可视化设计为例
    赖虹竹,汪泳
    2020, 2(2):39-43, 4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07
    [摘要](524) [HTML](0) [PDF 19.09 M](1088)
    摘要: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探讨地理信息在疫情可视化设计中的方法及其艺术与社会价值。运用可视化、地图学的相关理论,辅以案例分析与实践性研究。从地理信息的位置、数量、关系等角度出发,聚合疫情信息和数据,借鉴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构建视觉语言的颜色、尺寸、形态等视觉化变量,完成对疫情地图的设计创作。将地理信息作为信息的模型与维度,探究可视化设计,提出疫情可视化设计的具体方法。疫情地图提高了时间与空间的信息精度,增强了用户的理解,可以为疫情区域防控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视觉传达理论在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
    王嬿舒
    2020, 2(2):50-5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09
    [摘要](677) [HTML](0) [PDF 8.96 M](1031)
    摘要: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信息通过视觉符号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其目的是让信息更清晰直观地传达给受众,帮助其更快速形象地理解信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这些视觉符号会与受众心理产生沟通,并影响受众心理,最终实现信息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从视觉传达理论中的色彩设计、插图形象设计、信息图表设计、材质设计四个方面分析了在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设计可能对受众产生的心理影响。作为设计师,希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在疫情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正面影响受众心理,形成积极的信息引导。让受众提高防范意识,降低焦虑情绪,给疫情后的民众以温暖。
    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常静,廉喻哲,李伟
    2020, 2(1):59-63, 6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1.011
    [摘要](916) [HTML](0) [PDF 7.44 M](1997)
    摘要:
    叙事性理论诞生于 20世纪的法国,它在展示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提升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和价值,通过对叙事性理论与展示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构成要素、行为过程及根本目的等方面的一致性特征,得出将叙事性理论应用于展示设计中的可行性结论。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探讨叙事性理论的叙事结构、叙事时空观、叙事思维、叙事手法等相关理论,对展示设计的空间形态构建、主题表达、空间意境营造及受众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重要影响,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叙事性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叙事性理论作为表达目的和意图的一种重要方式,深受设计师们的喜爱,并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途径和策略。
    从先锋到主流——运动图形动画在信息时代广泛应用的原因探究
    李萌,王力杨
    2020, 2(2):71-7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13
    [摘要](400) [HTML](0) [PDF 16.56 M](907)
    摘要:
    在信息时代运动图形动画受到普遍关注的语境下,讨论该形式的美学特征及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从设计语言的演变切入,分别从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对运动图形动画的视觉影响,现代数字化工具的诞生对运动图形动画制作效率的影响,信息时代的碎片化特征对运动图形动画的传播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该形式备受关注与美学特征、制作效率和传播途径这三方面因素有关。得出运动图形动画的广泛应用取决于设计语言的轮回、制作工具的便捷和信息时代的快速传播这一结论。
    南朝石刻数字化修复中的视觉信息创新设计
    徐倩倩,杨振和
    2020, 2(1):74-7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1.014
    [摘要](687) [HTML](0) [PDF 6.48 M](1103)
    摘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视觉信息和文物修复的内在关联性,强化信息艺术设计的认知过程和感受方式,以南朝石刻数字化修复为研究对象,进行视觉信息创新设计的研究。随着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视觉信息创新设计也在南朝石刻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南朝石刻保护与修复的图像、符号、场景等视觉元素,在现存的南朝石刻研究的基础上,将石刻保护与修复的视觉元素、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运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南朝石刻信息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充分发挥了信息视觉化优势,以数字化的创新思维模式,赋予南朝石刻新的情感含义,综合文物修复工程、视觉信息设计方法、数字信息技术等。探索视觉信息设计在数字化文物修复中的创新设计和突破,不仅增强了视觉传播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文物形态和文化。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