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近实景3D场景表征——青铜文物三维重建可视化研究
    贾高飞,朱喆
    2025, 7(2):26-3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4
    [摘要](3) [HTML](0) [PDF 6.38 M](2)
    摘要:
    在文物考古和展示中,对文物本身进行数字化的信息转化和展示能够更好地展示文物信息,拓展历史文化的传播内涵和形式,还能结合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交互和采集存档,为数字博物馆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补充手段。针对文物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文物的外观信息,有效节省文物信息保存所需的存储资源和空间,对文物信息留存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引入神经辐射场方法对青铜文物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对比倾斜摄影、3D Gaussian-Splatting 等方法的重建效果。结果显示神经辐射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好的重建效果,并有望为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交互、智慧展陈空间提供新的拓展思路。
    婴儿推车产品的科学演化发展与设计趋势研究
    周美琪,胡康
    2025, 7(2):104-11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13
    [摘要](3) [HTML](0) [PDF 23.12 M](4)
    摘要:
    人造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正成为产品设计的新关注点,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以量大面广的婴儿推车产品为对象,分析婴儿推车产品演化发展的现状,总结影响婴儿推车演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婴儿推车产品的迭代设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基于产品演化发展理论,综述了婴儿推车产品演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基于PEST理论,构建了要素层、指标层两级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计算指标体系内的各影响要素权重;最后,以人、服务、技术、环境、物品等因素为核心研究指标,构建影响婴儿推车设计因素的系统可视化结构云图,指出影响婴儿推车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明确婴儿推车的设计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婴儿推车产品面临着同质化严重、成本与功能矛盾、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发展,婴儿推车产品设计正逐渐从技术驱动转向以人为本,逐步整合设计思维与绿色产品思维,满足婴儿推车产品多场景使用需求,向“产品+服务”体系转变。
    弱视医疗知识用户需求层次分析及可视化设计
    林哲戎,吕德生,杨静
    2024, 6(4):91-99, 11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12
    [摘要](12) [HTML](0) [PDF 24.12 M](103)
    摘要:
    研究弱视医疗知识的可视化设计策略,促进弱视医疗知识的有效传播;探索构建可视化设计运用系统模型,为弱视医疗知识可视化设计提供新范例。从用户需求出发,分析用户信息接收和回忆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访谈的调研方法获取用户对弱视知识认知的需求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感官、功能、知识、心理、交互5个层次构建用户需求层次分析系统,量化各层次下各因素评价指标,计算各层次因素权重并排序,分析用户的需求偏重,提出弱视医疗知识可视化设计基本策略并进行实践运用。提取重要用户需求因素后总结设计方向,探究弱视医疗知识的可视化方式,以实践运用验证医疗知识可视化模块的可行性,为弱视医疗知识的可视化和有效传播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于文献计量的可穿戴产品设计发展与趋势分析
    周梦烨,薛菲莉,李谦谦
    2023, 5(5):52-6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08
    [摘要](297) [HTML](0) [PDF 18.00 M](565)
    摘要:
    为了梳理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可视化的角度对近20年国内外关于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和分析。同时,明确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2002—2022年CNKI和WOS数据库中与可穿戴产品设计主题相关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源,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概况和热点,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美国是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高校是主要研究机构;人机交互、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是国内外对可穿戴产品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可穿戴产品的医疗康养与适老化设计将是学者与决策者持续关注的课题。2002—2022年国内外可穿戴产品设计的研究历程可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增速变缓期三个阶段,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的研究热度、发文频次高于国外,以人机交互领域研究尤为突出,研究重点在发热理疗、医疗监测系统、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产品设计模式;而国外研究以生理数据监测、电子纺织品和传感器网络等方面为主。综观研究现状和趋势,从人本智能形态、多学科研究和人口老龄化设计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可穿戴产品设计新发展趋势。
    知识可视化在中医科普方向下的设计策略研究
    林璐婷,王瑾
    2023, 5(1):73-8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1.012
    [摘要](232) [HTML](0) [PDF 9.07 M](873)
    摘要:
    针对我国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设计的现存问题,探究更具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提升中医知识在非医学背景普通民众中的认知度,指导大众健康生活并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多角度论证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设计研究必要性,结合具体史料缕清发展脉络并总结历史特点,为后续设计策略研究提供参考,进行大量实地调研以分析发展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指出现存问题,最后结合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并分析案例,以引出四大设计策略。四大设计策略有助于增强中医知识在非医学背景普通民众中的科普效果。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设计应做到简洁、权威、准确,具有针对性;不得忽视层级秩序与视觉流向的重要性;应注重融入创新思维以提高民众记忆留存率;还需协调整体风格,和谐中揉入适度变化,应以发展的眼光积极探索技术媒介带给中医科普知识可视化的可能性。
    国内外儿童产品设计研究进展: 现状、热点与趋势
    胡康,王春晓
    2023, 5(2):103-11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2.015
    [摘要](1709) [HTML](0) [PDF 6.37 M](2088)
    摘要:
    国内外儿童产品设计研究经历了长期的体系建设和理论积累,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产品设计的发展,现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与总结。利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以CNKI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国内外数据检索来源,分析国内外儿童产品设计总体概况、热点主题和研究趋势。国内外儿童产品设计研究文献数量均呈上升趋势,逐步从单一产品扩展到复杂系统。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关注用户体验、情感化、儿童心理学、交互设计及感性工学,国外则重点关注包容性、无障碍、参与式、游戏化和服务设计。国内研究前沿趋势更多地涉及情感化与医疗健康安全,国外则集中在游戏化、医疗健康、发展障碍和读写能力。未来儿童产品设计在研究内容上应更趋于多元化,并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对象上更多地聚焦特殊儿童群体,研究方法上需将量化和质性研究结合起来,以完善儿童产品设计的理论知识体系。
    抖音短视频音乐传播可视化设计研究
    金玥,王家福
    2021, 3(1):104-11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1.015
    [摘要](607) [HTML](0) [PDF 10.64 M](988)
    摘要:
    随着短视频媒体形态的发展以及大众娱乐方式的变革,短视频在音乐大众化传播领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竖屏独特的视频形态增添了很多新的商业变现途径,也让商业产品的宣发竞争愈发激烈,对于竖屏的视频传播可视化设计需求日渐凸显。本文以音乐类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对其音乐可视化传播活动及价值进行分析解读,找到音乐可视化特定要素,进行短视频再设计。通过分析竖屏视频快速发展的成因、手机用户信息需求和使用习惯等,分别从音乐可视化概念的特点、优势、设计要素及传播美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尝试将音乐审美与短视频视觉表达手段相结合,以展示“视听结合”的多元艺术表现形式,进而研究听觉与视觉语言之间的关联和转换。研究发现自媒体带动了电子媒介人的崛起,从电子媒介人的基本概念出发,认识到电子媒介人是该媒介社会中的传播主体,进一步理解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 APP带来的“人人皆创作者”的自媒体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抖音”等短视频 APP的音乐可视化发展。
    基于公共卫生危机的服务创新设计
    赵谷靖,谢亚平
    2020, 2(2):16-20, 2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03
    [摘要](1034) [HTML](0) [PDF 13.78 M](2619)
    摘要: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背景,以问题为导向,分析设计在社会各项因素影响下所建立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服务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智慧医疗设计、医疗信息可视化设计、协作式社区设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阐释对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路径。设计作为价值创造和意义建构的方法论,应该充分介入到社会创新的探索中,以促进资源合理、有效的流通。运用设计的思维方式和组织逻辑,从关注个体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到推动社会可持续运作与发展,从而建立一个有序的系统。
    强时效性作战系统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孙涛,巢育龙,凌小东,罗军,杨建勋
    2020, 2(5):24-3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4
    [摘要](290) [HTML](0) [PDF 8.90 M](1654)
    摘要:
    针对信息可视化设计对于强时效性作战系统作战使用效能的重要性,以及对某类典型作战系统信息可视化设计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对如何突破基于主观经验的传统粗放式设计方法,将信息量大、信息表征复杂的作战系统高维数据最优地组织与呈现,提高作战人员的认知和使用效率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定场景的作战任务流开展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全新理论,通过结合实例,给出了基于观察任务特征、频度因子和权重因子等开展信息架构设计、界面布局设计的方法,以及结合认知科学理论开展作战数据图形化设计的方法。以任务特征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强时效性作战信息系统的作战使用效能,并可为各类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设计和信息可视化设计所广泛借鉴和采用。
    疫情可视化设计中的数据分析与表达方法研究——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可视化分析”为例
    蒋涪陵,汪泳
    2020, 2(2):32-3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2.006
    [摘要](1015) [HTML](0) [PDF 14.14 M](1800)
    摘要:
    围绕疫情数据可视化这一主题,研究如何针对突发事件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在数据量大、内容繁杂的背景下,基于可视化设计的方法论,探讨数据可视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报道中的优势,并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可视化分析”设计为案例,具体分析数据可视化从设计方法到结论的过程。分析、整理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疫情可视化设计数据分析和表达方法,为突发公共事件的设计介入、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补充。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