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论湖湘传统家具造物设计的“生缘”观
    胡俊红,马燕卓
    2025, 7(2):68-75.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2.009
    [摘要](18) [HTML](0) [PDF 2.61 M](36)
    摘要:
    湖湘传统家具是湖湘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缘”设计视野对其进行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其在设计和制作中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并呈现湖湘传统家具造物设计的非凡魅力,展现其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独特价值。通过设计因缘论的“生缘”维度,聚焦于家具设计的生态背景和生成环境,系统考察影响其风格多样性的各种因素,即天人合一的造物之理、地域影响的生缘之因和筑具同源的设计之脉。湖湘传统家具不仅在设计构思上独具匠心,融合了自然美学与人文情怀,而且在制作工艺上展现了精湛技艺与地域智慧。其“生缘”造物设计理念,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念,其在设计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彰显了湖湘人民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庄乡村民宿中的保护与活化设计
    蒋维乐,杨嘉妮
    2025, 7(3):93-10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3.011
    [摘要](6) [HTML](0) [PDF 23.69 M](8)
    摘要:
    目前,我国的民宿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北方的民宿产业相比南方地区的民宿产业较为薄弱。旨在以西安市杨庄地区上堡子村尤家民宿作为示范,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并建立起一片效益良好、设计突出、富含文化底蕴的民宿集群。通过采取保护与活化杨庄特色的措施,聚焦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杨庄的传统建筑形式等物质遗产,利用不同途径,将区域文化基因提纯,并以符号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旅客能够抛去城市的喧嚣和焦虑,亲身体会到杨庄的独特魅力,体验到杨庄人的热情、淳朴,感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设计实践引入活化策略,提纯文化基因,融合新旧元素,重新规划乡村建筑的功能分区,进而对上堡子村尤家民宿进行改造与再利用。
    海防文化视域下合浦永安村建筑遗存文化保护研究
    林冠秀,孙启微
    2024, 6(3):26-3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3.004
    [摘要](51) [HTML](0) [PDF 11.34 M](163)
    摘要:
    合浦永安村在中国古代海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建筑遗存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解决自然环境的持续退化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打造保留文化精髓与适应现代发展的“文化-建筑遗存空间”,促进其实现新的时代价值。从海防文化视角,选取永安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归纳永安村的建筑遗存情况及历史人文要素。厘清永安村建筑遗存面临的问题,探究永安村建筑遗存文化保护的原则及具体的空间叙事发展策略。以期实现建筑遗存基因的再生与历史空间的重塑,为合浦永安村及其他传统村落的建筑遗存文化持久留存提供创新思路与研究路径。
    从间离到对话——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混合现实设计研究
    关加乐,孙亮
    2024, 6(4):41-4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4.006
    [摘要](24) [HTML](0) [PDF 8.73 M](130)
    摘要:
    通过数字信息与物理空间的高度耦合,混合现实设计让文物“活”起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实现人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是我国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通过案例,着眼混合现实艺术与传统展列空间艺术的异同关系、聚焦虚拟媒介与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的物理环境,针对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融合共生进行思考。混合现实设计能够延伸丝路古建筑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更为逼真的视听体验,使其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为丝路古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推动公众参与性进程。
    迭代、叙事与再生:工业建筑遗产展陈改造设计实践——以民国首都水厂办公楼为例
    杨林
    2023, 5(3):66-7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3.008
    [摘要](184) [HTML](0) [PDF 14.38 M](561)
    摘要:
    原民国首都水厂办公楼旧址展陈改造,存在空间狭窄、手段滞后、信息过载、缺乏体验等问题。基于此,新设计在尊重历史、服务用户、可持续创新的宗旨理念下,从展览环境空间的设计迭代、史料叙事、场所再生三个方面探讨建筑工业遗产的改造策略。旨在高效率活化当代建筑文化遗产,服务当下存量更新的时代需求,并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思路与参考。
    基于空间本质的建筑与服装类比研究
    梁燕
    2023, 5(3):86-9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3.011
    [摘要](182) [HTML](0) [PDF 21.29 M](606)
    摘要:
    针对以往研究中建筑与服装二者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类比或关联研究提出反思与评判。结合例证,并通过对建筑与服装的空间本质论证和现象学理论,论证二者的本质关联。建筑与服装或可存在“功能决定空间”“基于现象学的空间感知”“基于符号学和图像学的阐释途径”三个角度类比可能,而这种类比的建立恰恰是围绕“人”对“空间感知”这一精神性体验的思考。建筑与服装的类比或关联研究,以往文献中多从二者的功能相通性、历史发展相通性、艺术风格相通性展开讨论,尤其以造型、色彩、图纹、表皮肌理等元素的相似性而类比的研究居多,因此难免流于“表象化”探讨的局限。以期通过研究二者的空间本质论证,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建立新的视角借鉴。
    李格尔的设计思想探赜
    刘毅
    2023, 5(5):112-1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14
    [摘要](105) [HTML](0) [PDF 7.93 M](673)
    摘要:
    李格尔是十九世纪晚期重要的艺术史家之一。从发生学、本体论到认识论,李格尔的诸多理论及概念阐发,均为现代艺术史学科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与深刻的影响。比较而言,李格尔有关建筑及工艺美术的讨论则少有受到学界关注。事实上,针对复古主义建筑风潮的理论批判,以及基于各类工艺美术而形成的风格论,不仅显示出李格尔独特的设计思想与设计史观,而且是理解“艺术意志”概念、反思形式主义方法论的必要补充及不可绕行的理论路径。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的砖瓦设计研究
    王强,张小涵
    2022, 4(5):36-44.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5.006
    [摘要](883) [HTML](0) [PDF 9.75 M](942)
    摘要:
    以传统建筑材料的砖瓦为研究对象,基于设计学视野,运用纵向考证与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古代砖瓦的发展脉络及其应用场景。通过对条砖的尺寸进行数据量化分析,明晰了条砖尺度自汉代以降日趋变小并趋于固定,且更具有适人的特征,并逐渐替代大型空心砖成为主流。随着楔形砖与曲尺形砖的创制及大半圆瓦当的普及,至宋代砖瓦制作朝向规范化路径发展。以此探明古代烧造技术与建筑材料发展的相互关系。
    “场所”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环境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松阳县的实践为例
    程雪松,关雅颂,卢俊辉
    2022, 4(6):53-6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6.008
    [摘要](229) [HTML](0) [PDF 14.84 M](737)
    摘要:
    随着全面脱贫的基本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已经迈入了新阶段。改善环境、更新产业、推进治理、传承文化等都是今天乡村振兴无法回避却又难以各个击破的问题,艺术设计需要同乡村的环境系统建立有效连接并持续互动方能牵引这些问题整体解决。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松阳县环境设计实践展开思考,借助于“场所”的方法进行讨论,由认同感、方向感和归属感三个方面重新理解设计如何兼顾自然环境的观照、人造环境的营建和社会环境的培育,从而整体化、深层次地改善环境品质,化解文明危机。以“场所”视角开展乡村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探索一条既立足现实又符合我国历史和文化脉络的现代乡村发展之路。
    中国乡建同质化危机视野下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赵斌,吴文治,陆佳顺,汪瑞霞
    2022, 4(1):66-77.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2.01.000
    [摘要](240) [HTML](0) [PDF 25.83 M](907)
    摘要: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建筑设计的发展也近20年,现已面临着同质化危机。文中基于CNKI和WOS对中国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溯源近20年中国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研究的进程。对国内同质化严重的现实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借助上海金山区花儿会青创中心的设计方案,提出新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在地性文化表征,也需要合时宜的新形式,才可为乡村设计出持续的、活态的、具有吸引力的大好“风景”。
    欢迎扫码关注本公司旗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设计》两刊抖音平台“红智信文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