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基于景观社会理论的体验设计研究
    王雨晴,万凡,张泽欣,邹玲
    2025, 7(1):85-9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0
    [摘要](1) [HTML](0) [PDF 4.58 M](18)
    摘要:
    探索符号在体验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尝试基于景观社会理论建构体验设计的符号系统模型。景观是连接资本生产方式与受众群体的一种媒介,由影像与图案本身的视觉表现构成。主要通过分析任天堂《动物森友会》这一游戏系列如何通过符号在视觉、听觉、技术、营销、设计等层面建立起独特的体验感,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一产品所形成的“出圈”现象的生成原因进行分析。将景观社会引入体验设计,通过构建符号系统,能更好地激发用户的情感需求,提升体验,促进传播与交流,从而形成一种虚拟景观,成为体验设计的重要媒介。
    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日常汉服”研究
    梁佩琦,邵新艳,梁燕,王保鲁
    2024, 6(1):93-110.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4.01.012
    [摘要](197) [HTML](0) [PDF 2.65 M](616)
    摘要:
    针对社交平台上日常汉服的穿搭分享和设计生产的热潮,分析并探索日常汉服及其现象的本质和意义。通过文献分析和词频分析法得出访谈的关键材料,对30名不同行业的汉服研究者、设计师、商家、消费者等进行开放性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提取三个日常汉服的构成因素,结合皮尔斯符号学,构建以解释项为主导的日常汉服的三元符号表意系统。日常汉服包含“日常性”“建构性”和“文化象征性”三元性质,解答了日常汉服及其现象的内涵特性、实践模式、本质动因意义这三个关键问题,为推动传统服饰的现代日常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作为符号系统的中小学校服设计动因与机制
    梁燕,顾卓,孙馨
    2023, 5(5):101-111, 11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3.05.013
    [摘要](238) [HTML](0) [PDF 24.42 M](511)
    摘要:
    从符号学角度论证中小学校服的设计动因与机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扎根理论,以中小学校服“设计动因与机制”为核心范畴,论证了中小学校服设计的三个主范畴。其中“功能属性”与“情感动机”为并列关系,二者与“设计形式”之间为因果关系,三个主范畴共同生成“中小学校服设计动因与机制”的理论框架。作为“制服”的中小学校服设计机制是由“功能属性”和“情感动机”共同决定的符号系统,除承担展现校园形象、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以及仪式感作用之外,还承担了校园管理与秩序监督、安全与保护、育化意义。这是由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决定的,是必须优先于其他需求满足的符号效用系统。
    全程创意生产观下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研究
    向勇,白晓晴
    2021, 3(4):5-11.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4.002
    [摘要](456) [HTML](0) [PDF 802.34 K](1828)
    摘要:
    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在多元化媒介平台中发挥着激活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全程创意生产观视角出发,设计与传播可以作为文创产品意义生发一体两翼的生命全程。基于三元传播模式的符号学分析框架,当前那些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的开发经历了文化故事的创意编码、创意生产的融媒体创新以及文创IP的体系构建等三重路径,最终激发文化创意在文创产品生产端、传播端和消费端的价值转化。
    邮轮上的需求和消费符号的变迁
    涂山
    2021, 3(1):76-8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1.011
    [摘要](248) [HTML](0) [PDF 14.06 M](973)
    摘要:
    过去,现在,“需要是发明之母”这一论点,似乎贯穿了人类发展演化的历史。最初建造邮轮是为了跨洋航行,是典型的需求驱动的发明,早期的跨洋竞速蓝丝带奖以及头等舱室的设计竞赛满足了交通功能和炫耀这两个原始需求。而随着工业产业能力的进步和奢侈文化的平民符号化,广大民众在社会等级进展之后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而邮轮解决的也早已不是跨洋交通和迁移这类基本需求,其本身已经成为旅行的目的地,蜕变成为丰盛富裕的商业社会里的一种非物质化的消费行为。
    公交服务系统APP的色彩语义编解码研究
    郭智婷,易晓,J.W. Drukker
    2020, 2(5):10-1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02
    [摘要](911) [HTML](0) [PDF 2.37 M](1425)
    摘要:
    从色彩语义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符号学、产品语义学等知识,对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的外延意指和内涵意指两个层级的色彩语义进行系统分析,采用符号学编解码理论及方法,对公交服务APP中的色彩设计进行语义构成、语义传达和语义设计,研究得出其色彩设计框架。色彩符号外延语义表现为“显在”关系,由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直接说明内容本身。内涵语义是第二层级,表现为“潜在”关系,间接说明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内容以外的内容,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或文化性含义。经过对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语义要素中设计师—用户—色彩设计关系分析,通过设计编码、使用译码、最终效果的解码与反馈等,完成编解码的过程。通过分析用户对色彩语义的认知及色彩组合的感知模型,分析用户在接受色彩符号时对其语义的解码思路,研究公交服务系统APP色彩设计方法,提高用户对色彩语义解码的效率和质量,为公交服务系统APP的色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传统造物文化基因的新物态设计
    李杨,杨慕柴蓉
    2020, 2(5):74-79, 9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5.011
    [摘要](299) [HTML](0) [PDF 2.35 M](1090)
    摘要:
    通过对事物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的分析,明确包孕性顷刻对事物传递信息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探寻传统造物的设计新范式提供思路。结合具体热点事件分析快消文化中网红直播现象快速崛起的致因,确立传统造物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原因,将两者进行比较融合,并实现由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引发的包孕性顷刻对传统造物向新物态设计转型的目标。最终以文化基因为落脚点,明确中国传统造物在面对新的设计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通过情境的构建和包孕性顷刻的分析使之与现代设计生态系统相适应,从而为今后现代新物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符号消费下的家具形态辨识与释义
    王瑾
    2020, 2(6):121-126.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6.016
    [摘要](405) [HTML](0) [PDF 2.71 M](1110)
    摘要:
    符号是意义的承载物,是人类情感外观化的表现。人们把消费行为作为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进而表达自身独特的主体性。当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家具形态时,家具形态就会成为一种符号,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符号学方法论与家具消费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从家具形态的内涵入手,具体分析家具形态的多种符号释义和消费者对家具形态的识别认知过程,以及对应产生的心理变化。通过研究符号语义的传播方法,解释家具形态内涵与消费情感的互动关系,找出家具形态感知的基本模式和设计要素,探索家具设计与消费情感含义的本质联系,用符号学的观点揭示消费者对家具形态的辨识与释义。
    符号学视角下的手机交互设计
    王杨,裴学胜
    2020, 2(3):124-12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3.018
    [摘要](251) [HTML](0) [PDF 6.58 M](1400)
    摘要:
    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媒介,符号学理论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设计与研究逐渐偏重于用户体验,而交互设计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以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以及符号传达过程中的“编码”与“解码”理论探究手机交互界面及交互方式设计中的符号学意义。手机交互界面及交互方式的优化与设计,将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增强品牌竞争力。
    基于地域性视觉符号作用的地铁导视系统分析
    周艺
    2019, 1(1):46-49.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19.01.007
    [摘要](871) [HTML](0) [PDF 6.11 M](1583)
    摘要:
    为了对我国地铁导视系统中的地域性符号的作用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对地域性视觉符号在地铁导视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加以分析,结合相关地铁空间导视系统的设计经验,分析我国地铁导视系统的设计现状。通过导视系统的合理设计,为我国地铁空间导视系统的研究提供借鉴,帮助人们在地铁空间内不至于迷失方向。地铁导视系统在实现空间位置信息指示功能与路线引导功能的同时,依托地域性视觉符号的应用,也可以起到传播城市文化的作用。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