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检索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基于具身认知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交互情境重构研究
    冯宇,郑剑
    2025, 7(1):99-112.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5.01.012
    [摘要](2) [HTML](0) [PDF 20.27 M](20)
    摘要:
    旨在探索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传承模式的创新及其实践可行性,并通过具身认知视角提供创新性策略和方法。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选择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具身认知理论与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数字化交互设计之间的联系。通过开发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具身认知模型,并规划相应的技术路径,利用《宜兴紫砂陶制作》这一数字化游戏案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宜兴紫砂陶非遗数字化设计可利用具身认知的视角,通过体验流程构建、体验通道搭建和体验情境设置,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减少非遗传承在形式和时空上的限制,同时加深人文认知。这不仅使体验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学习并深刻体验宜兴紫砂陶的文化,还提升了公众对这一非遗技艺的认知与参与度,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为数字时代非遗的保护和活态传承提供了研究参考。
    基于VR技术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业态与人流动线应急分析
    刘云,郑重
    2021, 3(3):65-70, 83.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1.03.010
    [摘要](400) [HTML](0) [PDF 10.80 M](1089)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后,国际社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宏观层面,还体现在具有公共安全意识和措施的微观层面。中国当代城市体系中,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室内区域,占据着城市中心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商业综合体必须实现最快、最有效的防护功能。基于SEIR病理模型,获得不同时期的病毒传播性和感染率等方面的定量实验数据作为参考,本研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不同业态在虚拟体验空间中组成不同单元,以不同时段、不同业态作为不同目标点,对人流动线与人流密度的变化进行实验。同时,将虚拟现实中的数据可视化,进行仿真分析,依此提出空间设计防护的调整策略,探讨在中、高密度人群的公共商业空间中,降低突发事件影响的人流动线设计方法。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南京鼓楼建筑情景复原
    赵菁,张乘风
    2020, 2(1):69-73, 78. DOI: 10.19798/j.cnki.2096-6946.2020.01.013
    [摘要](575) [HTML](0) [PDF 7.73 M](1232)
    摘要:
    为了复原南京鼓楼最初的建筑形制动态情景变化,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并结合 Cinema4D三维建模软件的情景化数字复原流程。首先,对南京鼓楼的周边环境、建筑构件、室内陈设等进行研究,在现有测绘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情景再现设计,并利用三维建模技术,通过模型复原真实的建筑形制。然后,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明鼓楼建筑与观赏者的情景交互设计。南京鼓楼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因历史变迁,其建筑规模、等级、做法均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明初鼓楼在每一个复建阶段的建筑定位仍然含糊不清。最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南京鼓楼建筑形制能够以可视化的形式得以保存。在虚拟过程中,提出了简化且真实的古建建模交互策略,让用户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地感受古建复原、修缮的过程。
    • 首 页
    • 上一页
    • 1
    • 末 页
    • 共3篇文献
    • 跳转到
    • Go
    《工业 工程 设计》投稿模板详解
    关闭